在现代汉语成语里,“头皮发麻”一般是形容恐惧、紧张的感觉。但在医学上,如果长期出现头皮发麻这一症状,那就真的是一件令人恐惧不安的事情,因为它潜藏着多种疾病的危险信号。

头皮发麻是怎么回事?人体有1/3的血液都在头部,如果血液循环不畅,大脑供血不足,就会引起头皮发麻。那究竟是什么因素令头皮出现发麻呢?这当中有不少原因,一般是受心理和神经引起的。当出现较大的压力、不良情绪和精神时,会影响植物神经的调节功能,就会使头部的血管和神经处于长期充血的状态,头皮就会发硬、发胀、发麻。此外,还可能是因为睡眠不规律、趴着睡压到神经末梢等。头皮发麻还预示着疾病的发生。如果你是“久坐一族”,伴有肩颈酸痛、头皮发麻的症状,那就可能是颈椎病引起。颈椎病会导致人体的神经血管受到压迫,使血液不能顺畅地输送到头部,从而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头皮发麻。颈动脉硬化同样会造成血液供给不足,特别是“三高”人群、中老年人,而这时出现的头皮发麻往往是中风前的信号。若任由头皮发麻的症状长期发展下去,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会比常人高出80%!心脑血管疾病,中老年人的健康杀手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高达2.9亿,并且有上升的趋势,全球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万人。可想而知,这种疾病的“杀伤力”很强。心脑血管疾病大多是由“三高”引发而来的,会影响大脑头皮的血液供应。而导致头皮发麻的直接原因大多是大脑头皮的血液供应不足,所以,长期出现头皮发麻的症状,一定要警惕心脑血管疾病!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最容易“惹”上心脑血管疾病。当睡觉时大脑的血液循环缓慢,出现脑血管供血不足,若迟迟不治疗,严重则会引发脑血栓。

案例

有一位65岁的王大爷(化名)偶尔会出现头皮发麻的感觉,同时还伴随着全身无力、眩晕的症状。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心脑血管出了问题,诊断结果为脑血栓前兆。万幸的是发现及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除了头皮发麻,当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1、频繁出现胸闷气喘,干重活时感觉很累,伴随着胸痛;2、运动后喘息,睡觉时不能仰卧,甚至感到呼吸困难;3、长时间同时出现头痛、头晕的不适;4、手指麻木,双腿无力,并且无意识流口水;5、在吃饱饭后,胸骨处稍有不适,不时冒冷汗;6、走路时间稍长或速度略快,出现胸憋气喘、心跳加速。心脑血管的天敌不要碰,3个动作可预防血管堵塞、不畅通,与我们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心脑血管最怕冷。专家称:血管受刺激后易收缩,导致血流慢,形成血栓。加之,一些中老年人有血管硬化的问题,当血管硬化碰上血管收缩,血压就会升高,诱发脑出血等急性事件。夏天快到了,心脑血管患者在空调房里,注意披上外套保暖。又熬夜又吸烟,血液的粘稠度比平时高出8倍以上。熬夜、吸烟都是招惹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之一,久而久之,血管会变得更加脆弱。常吃油腻食物、摄入高胆固醇食物过多也会使血液变稠,若过多油脂沉积于血管壁上,慢慢地就会出现小斑块阻塞血液流通,使血管通道变窄。有数据表明,高血压患者发作脑梗死的几率是正常人的4-7倍;高血糖容易使大血管发生病变,发生中风几率比正常人高2-3倍。想让血管更年轻,不妨试试做做以下3个简单的动作,预防心脑血管疾病。1、伸懒腰坐久了血液循环不畅通,这个动作可以舒展腰部、放松脊柱,通过拉伸的方式使淤积的血液流回心脏,加速血液循环。2、揉打耳朵空闲时,多用双手轻轻拍打或揉搓双耳次左右即可,这样能刺激耳朵上穴位,按摩经络,加速血液循环,预防血管堵塞。3、按摩腋窝

腋窝看似不起眼,其实它隐藏着9条动脉、1条静脉、12条神经、5群淋巴结。当轻轻按揉腋窝,能使血液在心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周而复始地回流通畅,调节大脑的血液流量,稳定血压。

别急,一招解决心脑血管疾病,很实用!

01

“健康杀手”——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有:心悸、气短、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骨后的压迫性或紧缩性疼痛、胸闷不适、水肿、发绀、晕厥、咳嗽咯血、虚弱、嗳气、上腹痛、恶心、呕吐;左后背痛、左手臂痛等。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是发生在脑部血管,因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我们生活中所讲的“脑血管意外”、“卒中”和“中风”都属于脑血管疾病。临床上以急性发病居多,多为中、老年患者。

可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眩晕等;或肢体无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觉障碍;单侧肢体运动不灵活;语言障碍,说话不利索;记忆力下降;看物体突然不清楚;或眼球转动不灵活;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调,站立不稳;意识障碍;头痛或者恶心呕吐;头晕、耳鸣等。

病例一:

马先生,来自河南洛阳。今年49岁。症状:劳累性心悸,气短2年,加重1周。

病史:患者于2年前,每当劳累时出现心悸,气短,休息可以缓解。近半年来心悸,气短加重,在轻休力劳动时也可诱发。1周前,因“感冒”气短更加明显,以致出现夜间憋醒,坐起10分钟可以缓解。发病以来经常胸闷,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无明显胸痛,不发热。饮食与大小便正常。

在熟人的介绍下马先医院赵曼晓主任的号,到院后,赵曼晓诊断并详细询问相关情况后,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综合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出患者乃心脉痹阻,血脉不畅引发缺血性心脏病。当以通补兼施,温阳益气为原则,通过中医系统治疗可使患者肝肾足,血脉健,血液清,经络通。

治疗四个疗程后刘先生带药出院,马先生各症已有了明显好转。

病例二:

林先生,59岁,来自辽宁沈阳,是一名工人。症状:左侧肢体活动不利1年。

1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眩晕左侧身体不适,行动无力,医院急诊查CT:右侧丘脑梗塞及软化灶,遗留左侧肢体活动不利。查:左上肢下垂至身体右侧,腰部向前弯曲,下肢走路尚可,但左足内翻带动下肢走路不正。

多方治疗无效,医院赵曼晓主任治疗该病很有名,就慕名而来,到院后,赵曼晓主任经过望闻问切,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嘱咐患者合理膳食多活动。

治疗4个月后左上肢能举90°,足内翻有所缓解;后经1个月的治疗左上肢能上举°,左足内翻基本消失,走路不偏,腰也挺直。

02

动物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的病位在脑,涉及心、肝、脾、肾。基本病机为阴耗阳浮、气血逆乱。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病主要在风、痰、血上支招,平定逆乱之气血,化痰熄风,滋其阴血,潜降风阳。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可以全面掌握患者的气、血、阴、阳情况,在用西医方法进行局部病理治疗的同时,中医对于整体全面调理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医院赵曼晓主任擅长在辨证论治指导下,以动物药为先导,在治疗心脑梗塞上突破性进展,他常用白花蛇、全蝎、蜈蚣、水蛭、虻虫、地龙、麝香、牛黄、龟板、鳖甲等动物药,依据这些药具有独特的生物特性,药效强烈;善于攻逐走窜,穿透力极强的特点,能通达经络、搜刮疏利、内而脏腑、外而经络,无所不到。结合临床,“痛久入络”“重病入络”“久病入络”。凡正邪膠着,病深日久,而草木、矿石之数不能者,投入虫类之品,起到挽澜之功。因此,在防治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消溶血栓、斑块,改善狭窄及梗塞有着异乎寻常的作用。无疑会达到疾病的治愈及好转率,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

中草药能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上起到显著的效果,达到改善症状,预防梗塞,疏通梗死的疗效,可有效防治血管硬化、斑块、改善狭窄及梗阻。靠着中草药的强大的推动、流通、清拉功能,让血流循环不息,调脂抗凝,时时运走血管内的痰脂瘀点,让气血充盈,道路通畅,大大提高了心脑疾病的治愈及好转率。

03

给心脑血管病患者的8个忠告

1

注意保暖,别频繁更衣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气温骤变或者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所以要十分注意保暖,不要更换衣物过于频繁。

2

晨练要适度

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能剧烈运动,要适当合理安排运动的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

3

切忌暴饮暴食,进餐太快

人们在进餐的时候,心脏的工作状态会发生一定变化,心跳会加速8%~10%,心脏射出的血量增加,张压降低,大约持30~分钟。进餐对心脏影响的程度与进食量的多少、进食速度快憬有关,食昰越大、速庋越快影响越显著。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七八成饱,粗细搭配,低脂,低盐,低糖。食用蔬菜和水果,进食一些热性和有营养的食物,不宜喝浓茶和咖啡。

4

多吃富软化血管的食物——全胚芽芥子茶

除过常吃海参、泥鰍、鳝鱼及银杏、豆腐皮、葵花子等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外,医生还推荐常喝苦荞茶,尤其以全胚芽荞子茶为佳。

5

避免情绪激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心态平和,心情舒畅,避免激动或大悲大喜,最好处理好家庭亲友和邻里间的人际关系,做到心平气和。

6

控制血压和血脂是关键

1、将血压控制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内,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

2、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人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7

进补要适度

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8

按时体检

建议老年朋友每年做一次到两次体检,并对血压、血脂等进行监测。因为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脂类、糖类的代谢紊乱易形成血栓,故要定期检查,根据債况及时调整。

来源:网络、BTV我是大医生官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hl/211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