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前兆 http://m.39.net/news/a_5798362.html

他们

一个扎根土地

一个交付自然

一个骨干坚毅

一个敏感诗意

一个东观

一个西照

东观西照—徐仲偶·周至禹双人作品展

在江北甬尚西泠

正在展出中……

他们来自中央美术学院

却驻扎在宁波大学

为宁波的艺术教育及艺术生态圈

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本次两人展出的作品都创作于疫情期间

来这里一同感受一下

两位艺术家

对社会、对生命的歌颂与思考

徐仲偶-梅语新态

XUZHONGOU

梅花在中国画中多有所见

它在中华民族的意象中

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看徐仲偶先生所画的梅花

纵观整个中国美术史

也是独树一帜

一家独创

对比历代名画家所画梅花

宋徽宗赵佶

《腊梅山禽图》

元代王冕的

《墨梅图》

明代陈宪章的

《万玉图》

清代弘仁的

《梅花》

可以看出

徐先生所画梅花

不管在构图还是表现形式上

都与前人不同

这是为什么呢

继续追踪ING

原来

他是一位版画家

他的《青龙镇》系列

及《榫卯》系列部分作品

被大英博物馆及英国木板基金会

永久收藏

而这次展示的作品

是他在版画、西方画面结构以及中国绘画之间

一次有意思的探索

可以看到

他画笔下的梅花

枝干方折、清晰

并非我们平常见到的真实样子

这是使用了版画的手法

表达了他心中的寒梅傲骨

落笔干净利落

简洁明练

构图严谨、克制、不外露

一方画纸上

梅花的坚毅之气、傲雪之气

表现的淋漓尽致

展厅内充斥着

一股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

正是他所歌颂的

在疫情期间

将万民护于身后的医护工作者

他们如同凛冬绽放的寒梅一样

临危不惧

大义凛然

同时

徐先生也以这样的方式

向20世纪中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致敬

每一幅作品也是两代画家之间的一次对话

也是与天地的一次对话

周至禹-他处山水

ZHOUZHIYU

周至禹老师

在今年疫情期间

滞留在瑞士日内瓦

附近的维尔苏瓦小镇上

那段时间

他画笔不停

几乎每天都会拎着画具

出去写生

从自然之中寻求慰藉

那段时间

他创作了接近幅的木炭风景写生

写了六本书

最后安全的回到自己的祖国

当我们

游走在展厅中

可以看到

在那滞留的那些日子

他将自己交付于自然

在变化万千的湖光山色之中

寻求一种文人的诗意精神

他用木炭描绘了这座小镇上

林间小道、田野人家

湖光山色中

多变的天边之云

这里的每一幅小画

是周老师用了大约20-30分钟的时间

创作完成的

在这跳动的笔触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

他面对大自然的兴奋与热爱

置身于画前

会有一种身临其境感

用周老师的话说

写生描绘的是一种现场感

通过这一幅幅小小的画作

我们跟着周老师

一起走进了那个小镇

周老师曾说

自然与艺术适合于接纳被放逐的灵魂

他将自己交付于艺术与自然

在里面自由的游走

在这里

我看到的是一种感动

一种强压之下

面对生活

依然饱有的诗意精神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

.12.18—.1.17

时间:9:00-11:00

13:30-15::00-19:30

免费参观(每周一休馆)

展览地点

甬尚西泠/甬曹铁路宁波车站纪念馆

-END-

文中雪梅照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于原作者

使用仅为文章表达,若不妥,请留言,致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hl/242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