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寒冷的冬季,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据统计,每年11月到次年2月份,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此外,好管家医院,发现最近因脑梗塞、脑出血就医的患者大幅度增加,脑血管病房已经全部爆满。
专家称,天气骤变对脑血管疾病的影响非常大,高危人群要加强防范。那么,到底哪些人是高危人群?究竟应该怎样预防?好管家专程采访了西安交大二附院脑病科张巧俊主任。
最易中招:高血压患者
张巧俊介绍,脑梗塞和脑出血是最常见的脑血管意外。其中,脑梗塞的发病率达75%~80%。这两种疾病都属于老年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越来越大。
不管是脑梗塞和脑出血,都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这是因为高血压患者大多动脉粥样硬化,这种情况下血管不仅容易梗塞,也容易破裂出血。另外,高血糖、高血脂、肥胖人群也容易发病。有家族史的人得病的几率则会提高几倍。
最易轻视:长期嗜烟酒
虽然老年人是脑血管意外的高发人群,但目前脑梗塞、脑出血均有年轻化趋势。张巧俊分析,年轻人突发脑血管意外,跟不少人仗着身强力壮、不重视有关。
有的明明血压高,可是就不愿意吃药,这种情况容易导致意外发生;也有一部分跟年轻人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一些长期缺乏运动、体重超标的年轻人,长期喝酒、抽烟的年轻人都更容易出现脑血管问题。长期过劳、压力过大的年轻人也更易中招。
最是危险:情绪激动时
一旦发病,后果往往不可设想。轻则造成肢体活动不灵活、说话不利落、思维缓慢等后遗症,重则可能让患者猝死。因此,预防非常重要。那么到底该如何预防呢?
张巧俊提醒,脑梗大部分发生在人安静的状态下,睡眠中或早晨醒来时最易发病,尤其是凌晨、清晨。另外,脑出血往往是患者情绪激动、费劲用力等剧烈活动时,也容易突然发病。
所以,作为高危人群不仅睡眠前要适当喝些白开水,防止血液浓稠,避免睡眠过程中长时间一个姿势,尤其是侧卧。还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以及过度用力、劳累。
此外,高危人群还要做好日常监测工作,控制好血压、血糖,调整好身体状态,进行合理的生活和饮食。对于已经发过病的人群,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定期复查。
脑血管病突发怎么办?
好管家给你搜罗了两条建议:脑血管意外往往发生的非常突然,发生前会有肢体乏力、头晕眼花、看东西不清楚等症状。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前驱征兆。并且,从症状上一般人也很难分清患者到底是脑梗塞,还是脑出血。因此,专家建议,这种情况下,不可盲目处理:1、发病后,若神志清楚,要第医院就诊,避免发生更坏的结果。2、发病后,若失去意识,家人或周围人不要轻易给患者用药,不要随意搬动患者,而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同时记录病人发作的时间、表现,解开病人衣领,保持其呼吸道通畅。
张巧俊
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留校工作至今,~年任神经内科副主任,年起担任康复医学科暨脑病科主任。
现兼任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委员、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秘书长,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神经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物理与康复医学会主任委员及神经内科分会常委。
三十年来一直从事神经病学的医、教、研工作,刻苦学习,不断提高,对病人认真负责,工作兢兢业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优秀研究生导师,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0名。
掌握神经病学的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神经科学发展前沿和动向,对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癫痫、脊髓病、周围神经病和抑郁症、焦虑症的诊治具有独到之处。
近年来在康复医学领域颇有建树,尤其是在神经康复、吞咽障碍康复方面经验丰富。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陕西省科技研究发展计划攻关项目及西安市科技项目十多项,发表科研论文80多篇,副主编医学专著1部,参编医学专著2部,参译医学专著1部,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进步奖1项。主要研究方向:帕金森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脑血管病的诊治、康复和预防,临床神经电生理学。
门诊时间:周二全天
门诊科室和地点:脑病科门诊、脑血管病门诊,综合大楼4层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jc/25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