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产品今年将会迎来一次全面的革新升级。
5月7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年版重疾表”),并向所有人身险公司征求意见。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的调整,将直接影响重大疾病保险产品的定价和准备金评估。
记者从中国精算师协会获悉,银保监会就如何规范使用年版重疾表起草了相关文件,目前正在向行业征求意见。结合3月底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已就《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业内人士普遍预计,6月份,新版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会正式定稿,新版重大疾病发生率表将一同发布。8月份前后,人身险行业的重疾险产品将会进行一次全面的革新升级。
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要重疾表重修
年版重疾表是继年中国精算师协会首次编制《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后的第一次修订。
时隔七年,为何重修重疾表?中国精算师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和革新,我国的疾病谱及重疾发生率已发生较大变化,现有重疾表已经不能满足保险行业发展和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需要。
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要从两点可见一斑。一是随着近几年人们保险意识不断提升,对包括重疾险在内的健康险产品的需求也不断提升。为了突出重围,保险公司在开发重疾险产品时,普遍遵循“病种越多越好”的做法,可保种以上重大疾病,已经成为重疾险市场上的主力。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以下简称“版定义”),确定了25种常见重大疾病的标准定义,这意味着除了官方认定的25种重大疾病,其他重大疾病的定义由保险公司自行制定。
“事实上,25种重大疾病的发生率超过95%,额外增加的疾病对发生率影响很小,设置一些发生率极低或基本已经消灭的病种,实际上是损害了消费者的保障利益。另外,虽然可保病种看似很多,但有些保险公司存在一病拆多病承保的情况,从而获取‘营销包装利益’。”保险科技平台爱选科技对近几年重疾险市场产品梳理后得出结论,人身险行业急需疾病定义规范化。
二是如中国精算师协会上述负责人所言,我国的疾病谱及重疾发生率已发生较大变化。作为准备金评估的重要指标,及时更新十分必要。年上市险企均大幅增提保险合同准备金。其中,中国平安.74亿元、中国太保80.77亿元、中国人寿24.02亿元、新华保险62.49亿元、中国人保19.91亿元,如此步调一致的操作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即“考虑到疾病发生率恶化风险”。去年三季度末,新华保险披露大幅补提长期健康险准备金,增加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27.65亿元。人保寿险总裁傅安平在去年11月份举办的开放日上也表示,根据实际发生经验,计划在第四季度对重病发生率和一些个别指标进行调整,这些调整会减少一些利润。
重疾定义区分重轻发生率明显下降
3月底,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修订版(征求意见稿)》,新版重疾定义的病种由原来的25种增加到28种。其中,严重恶性肿瘤、较重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严重慢性肾脏病(6种)为重疾险必保疾病。另外,首次引入轻度疾病定义,将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后遗症3种核心疾病,按照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疾病和轻度疾病两级,轻度疾病的保险金额应不高于所包含的此规范中的重度疾病保险金额的20%。
根据新版重疾定义的调整,年版重疾表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由4张表增加到9张表。具体来看,为了评估过往签发保单的准备金,CI1、CI2是年重疾定义下的6病种和25病种的经验发生率表;CI3、CI4、CI7是根据新版重疾定义调整的经验发生率,分别为6种重度疾病、28种重度疾病和严重恶性肿瘤的经验发生率,主要是为了以后新产品定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CI5、CI6是粤港澳大湾区产品专属的6种重度疾病和28种重度疾病的经验发生率,用于大湾区区域性保险的定价和评估;K1、K2为因重疾导致死亡比例表。
那么,这套梳理了款疾病保险产品,摘录了种疾病,收集了3.7亿条承保数据、万条理赔数据的年版重疾表有何变化?
整体来看,年版重疾表发生率均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
长城证券通过对比发现,在新版重疾定义下,与现行发生率相比,年版重疾表中,男性群体重度疾病发生率普遍降低。0岁至40岁男性群体重大疾病发生率变化不显著,但40岁以后男性群体重度疾病发生率大幅下降,降幅高达32.5%。
女性群体在36岁到47岁这一阶段,重度疾病发生率有所提升,提升幅度最高约10%。不过,在其他年龄段女性群体重度疾病发生率均有所降低,特别是48岁之后,降幅明显,最高约为38%。
“从变动幅度来看,女性群体重度疾病发生率差异程度要显著高于男性群体。”长城证券分析师刘文强认为,这或与新版重疾定义将甲状腺癌分级处理有关。
以中国人寿为例,年该公司重疾险赔付金额占当年赔付金额的23.57%,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成为重大疾病三大隐形杀手。从恶性肿瘤赔案分布来看,男性患肺癌赔付占比最高,达到20.14%,患肠癌赔付占比10.54%,患肝癌赔付占比10.32%,患甲状腺癌赔付占比8.24%;而女性患乳腺癌赔付占比最高,达到18.70%,患甲状腺癌赔付占比18.20%,患肺癌赔付占比12.89%。
从上述数据可见,甲状腺癌在女性重疾赔付中占比更高。而将一部分甲状腺癌纳入“轻度恶性肿瘤”范畴,赔付不高于重度疾病的20%,将使赔付出现下降。因此,在年版重疾表中,女性群体重度疾病发生率在大多数年龄段都出现了下降。
重疾险价格或降10%谨防“炒停售”
对于消费者而言,最关心的就是产品价格是否会受到影响。综合多家券商测算结果来看,调整后的重疾险产品价格将下降10%左右。
“面对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降价产品有望推出,但力度有限。”方正证券高级分析师左欣然认为,虽然重疾发生率调整为产品定价提供了新依据,但真实赔付情况并未改变。若跟随年版重疾表调降价格,则意味着利润与业务价值的压缩。因此,是否降价、降多少,取决于险企自身的产品策略与发展战略。比如,对于利润丰厚的大险企而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或将推出适度降价产品,但由于当前市场份额尚可、线下重疾险营销推进如常,因此,降价意愿不会十分强烈。对于已在低价竞争的中小险企尤其是互联网保险,市场份额为先的发展战略将倒逼其借此机会适度降价,但已被挤占的利润空间也难以出现大幅降价。
“不过,粤港澳大湾区重疾险产品价格将更低,比肩香港地区。”左欣然表示。年版重疾表的一个显著特色,即在全国地区重疾发生率基础上,新增针对粤港澳大湾区产品专属重疾发生率表,以助力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的需要。年2月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到,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不断丰富投资产品类别和投资渠道,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
方正证券研报显示,粤港澳大湾区重疾发生率较新版重疾定义下的全国地区重疾发生率低8%(女性)~13%(男性),而新版重疾定义下的发生率较现行重疾定义下的发生率又平均低21%(男性)~24%(女性)。因此,粤港澳大湾区产品将较现行重疾定义下的发生率减少约70%,与香港地区相差不多。
中国精算师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重疾险产品的价格水平主要由市场供给和需求决定,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利率、费用率、风险发生率等。本次重疾表修订在曲线形态和发生率水平上较现行重疾表均发生了一定变化,特别是对风险边际进行了科学优化,有利于促进重疾险产品的定价更加科学合理。
新版重疾定义和年版重疾表尚在征求意见中,“炒停售”这一传统“促销”方式就已经开始。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在某大型寿险公司早会上,已经开始对相关内容进行片面解读;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jc/2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