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秋冬季节,气温骤降,寒冷的天气成为诱发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脑血管病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或出血性意外,导致患者的残废或死亡,发病率占神经系统总住院病例的1/4~1/2。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西南地区及东盟国家脑血管病诊疗水平,积极推动脑血管病规范化防治,年11月4日至5日,医院在南宁举办东盟脑血管病会议。此次会议医院、解放军医院、医院等单位著名专家作专题报告与讲座,并开展专家面对面实训、临床罕见疑难病例讨论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活动。
医院兰碧洋副院长在会上致辞
参会人员认真学习
据了解,本次会议旨在为广大的脑血管病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展示国内外脑血管病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会议讨论脑血管病临床技术难关的攻克,同时介绍相关辅助检查,展示科技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围绕脑血管病诊疗,从基础的最新检验方法、最新神经影像技术的应用到临床技巧、神经康复理念的更新等各个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让参会者获得全面的脑血管病诊疗相关知识和技术方法的提升,从而造福脑血管病患者。
参会人员现场提问
神经内科专家介绍,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3月是脑血管病的高发期,一定要注意预防。那么问题来了,该如何预防脑血管病呢?专家建议做到以下四点:
1
暖“身”舒“心”。
根据气温随时增减衣物,起夜时更应注意保暖,此时的寒冷刺激尤为明显。
另外,冷暖空气的交替也影响情绪,容易诱发脑血管意外,如情绪激动时,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易损害脆弱血管。
要学会自我调节,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多想想开心的事,多参加一些群体性娱乐活动,如唱歌等,保持心情开朗、乐观。
2
喜“水”厌“油”
冬天天气干燥,应多吃新鲜蔬果,多喝水,不要吃油腻、辛辣刺激性等“重口味”的食物。
蔬菜如甘蓝、胡萝卜、菠菜,水果如苹果、香蕉、梨等,不仅能补充人体必需的维生素,还能防止便秘,有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保持体内清洁。
饮食宜低盐低脂,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6g。不宜大量进补,冬季运动减少,若大量进补,易使血脂升高。
爱吃火锅特别是那些体形偏胖或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老年人,吃火锅后,血脂在短时间内增加,血液粘稠度随之增加,可诱发急性脑梗死,故应少选肥牛、肥羊、肥肠等,可多选择鱼类等海产品。同时,火锅配料偏咸,餐后大量饮水易使血容量增加,加重高血压。这些,都会增加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适当增加饮水量,不应过度控制睡前水的摄入量。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时,迷走神经兴奋,血流缓慢,血细胞易聚集形成血栓,血栓阻塞血管,致血流不畅,有研究表明,脑梗死最易发生在天亮将起床时和刚刚起床后。有些老人为了减少起夜次数、睡好觉,晚饭后就开始控制饮水量,从而增加了血液粘稠度。
神经内科专家推荐老年朋友睡前可喝一杯温开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减慢起床动作,给身体一个适应时间。对于那些确实夜尿多,或次日晨起时有颜面水肿而不宜在晚上喝水的人,也可以采用减慢起床动作和晨起后先喝一杯温开水的措施。
另外,如果洗浴,应在沐浴前后各喝一杯水,以补充体内因沐浴而丢失的水分。
3
勤“动”勤“练”
在冬季中老年人仍应坚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伸展运动、打太极拳等。运动量不宜过大,不应大汗淋漓,以周身发热却尚未出汗即可。每天锻炼半小时左右,贵在长期坚持。
老年朋友起床较早,但晨练并非越早越好,睡眠时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升高,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每日晨练应安排在太阳出来后,这时不仅空气质量较好,而且气温会有所上升,从而避免因冷空气刺激使血管骤缩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适当运动,还有利于控制体重,胖人高血压的患病率是体质量正常者,而降低体重则可使血压正常化。
4
戒“烟”限“酒”
吸烟是脑血管疾病的好帮手,吸烟可以使血压升高,吸一支烟有时可使血压上升20mmHg,吸烟产生的有毒物质具有血管毒性,可使血管壁变得脆弱,吸烟增加肥胖和高脂血症的可能性,还会增加感冒的风险等等,这些都会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饮酒需适量,不宜喝烈酒,勿过量饮酒。
此外,还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的起居、饮食,充足的睡眠时间等等。
中老年朋友,尤其是40岁以上、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既往脑梗死等危险因素者,一旦出现头痛、头晕、行走不稳、手肩麻木、一手握不住东西、口角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不可轻视,医院进行诊治,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时间就是脑细胞,脑梗死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治疗的患者,比6小时以后才得到治疗的致残率低40%。
编辑:医院宣传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来源:综合中国江苏网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wh/22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