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对我国国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危害,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论文指出,卒中已成为造成中国人死亡的第一大因素。针对目前我国在脑血管病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进展等问题,记者专访了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光谷院区常务副院长唐洲平教授。
现状及预防
1.现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危害严重
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万人,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2/3,出血性脑血管病占1/3。据《中国卒中报告》显示,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49/10万,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率的22%。
唐洲平教授介绍,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50%~80%的脑血管病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言语障碍、血管性痴呆、卒中后抑郁焦虑等,这些人70%左右会丧失劳动能力,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在我国,卒中已成为造成过早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位原因。
2.预防:控制危险因素,宣传防治知识,开展急救培训
预防脑血管病最重要的是预防和控制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冠心病等)、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吸毒、久坐、不合理膳食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肥胖、高强度工作等。唐洲平教授强调,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一定要重视日常体检,对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并进一步治疗及控制。
近年来,国家卫建委脑防委、中国卒中学会等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普及卒中防治知识,医院开展急救培训活动,在他们的共同推动下,我国脑血管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研究显示,我国城市脑血管病发病率已经得到遏制,但农村脑血管病发病率还在升高,农村居民的卒中发病率和患病率也显著高于城市居民。唐洲平教授表示,我们应继续加强卒中防治宣教工作,尤其是对农村居民的宣传和教育,任重而道远。
问题与进展
1.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再通是热点和关键
唐洲平教授表示,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静脉/动脉溶栓、机械取栓、脑血管支架植入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技术基本普及到地市级、医院。同时,对于慢性血管闭塞再通的技术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据不完全报道,全国进行慢性血管闭塞再通的患者已超过例。唐洲平教授认为,血管再通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热点和关键,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药物治疗在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方面均有进展,但其给患者带来的益处远远不及血管再通技术。
2.出血性脑血管病:微创治疗是最大进展和发展方向
在脑出血领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近年来的最大进展。唐洲平教授介绍,微创术治疗脑出血,具有损伤小、针钻一体、密闭性好、引流通道不易塌陷、操作简便、耗时短等优点,克服了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一系列缺点,目前已治疗患者超过万例,临床效果非常好,有效降低了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唐洲平教授认为,我国的脑出血微创技术研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脑出血微创术治疗是脑出血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改变脑出血临床和研究困境的一大法宝。
3.存在问题:仍需加强推广与培训
唐洲平教授指出,脑血管病的治医院的技术推广和培训,基于时间就是大脑的原则,使患者能够得到就近治疗。“医院就近溶栓或取栓是治疗效果最好的,医院不能救治,医院会花费掉大量时间。事实上现在很多医院都可以做这个工作了,这是很大的进步,我觉得在这方面工作还要加强。微创术治疗脑出血也是如此,需要将这些技术医院,医院都会实施,这将是老百姓的福音。”唐洲平教授说。
脑出血专病建设项目
在临床医生对脑出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yf/22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