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医学资料统计,大寒时节是一年之中血压波动最大的季节,此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比平时高%,心脑血管疾病的猝死率比全年高16.2%。
所以大寒时节一定要好好保护血管,警惕血压波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安全过冬。
今天专家带来了四个保护心脑血管的盾牌,点燃身体的小火炉。
彭玉清主任医师
北医院治未病中心
盾牌一:温
大寒时节主要的邪气是寒气,《黄帝内经·灵枢》上说:“血气,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
血气是脉管中流畅的血液和脉气,寒邪会让血气在脉管里变得泣而不流,断断续续不流畅,所以我们要用温的方法使寒邪消散、血气流畅。
寒邪侵犯身体会有哪些表现?
寒邪侵犯身体的本能表现就是冷,寒邪侵犯到哪里,哪里就会不舒服;
寒主收引,血脉收引会导致远端的气血不畅通,出现手冷脚冷的症状。
室温下手脚冰冷需要警惕!
冬季血管因为寒冷容易导致闭塞,然后出现远端组织循环缺氧,最后导致坏死。
如图,第一张图是手掌遇寒以后,血脉出现了瘀滞、变紫;第二张图手指开始出现了发暗,说明血管进一步受伤了;第三张图手指指腹地方出现紫绀,这是组织开始缺氧,受到损伤了。
专家提示:中医讲心主血脉,血脉需要心脏的阳气进行温煦和推动,同时,血脉也会反过来影响心阳。如果我们手脚总是受凉,处在比较拘挛的状态,就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对已经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肢端受寒会引起心脏病的发作,或加重心脏的不适感。
中医外治法——温泡方
制法:附子、桂枝、当归、川椒入锅煮5-10分钟,关火后加入樟脑;泡脚时泡到身上微微出汗即可;同时不可超过半个小时。
樟脑辛温通络、利滞、扩张血管;川椒温中散寒;桂枝温通心脉、解肌发汗;附子温肾散寒;当归养血、活血、行气。
整副药配在一起可以起到温经通脉,散寒宣痹的作用。长期用此方泡脚不仅手脚暖,全身都会暖。
大寒时节除了会让人手脚冰冷以外,人体深部血管对寒气的感应还表现为脉胀、肝阳上亢,出现血压不稳的症状。针对冬季寒邪引起的血压不稳,中医这里有妙招来解决。
引火归元法
吴茱萸具有辛热温肾的作用,醋具有温润收敛的作用。
将吴茱萸用醋调成糊状,贴敷在涌泉穴上。
盾牌二:通
寒主凝滞,原来有三高、痰浊、血瘀体质的人群,在冬天寒冷的刺激下,血脉会变得更容易凝滞。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通”的方式来疏通血管里气血的瘀滞,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栓塞和急性事件的发生。
如何判断气血瘀滞?
可以通过舌下静脉脉管的形态和血液的颜色判断是否气血瘀滞。
颜色较暗、紫甚至发黑,有一些扩张,上边疙里疙瘩的不平,则可能是血瘀的表现。
除了舌下静脉以外,气血瘀滞还有一些内在表现:
胸闷:肩、颈、胸、腹、背,胀闷不舒
疼痛:头、胸、脾、背、腰、四肢等部位胀痛或刺痛
瘀暗:面色晦暗、唇甲暗紫、皮肤瘀斑、红血丝
这种气血瘀滞是虚阳上亢导致的,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通过补肾来平肝,才能改善我们身体的肝肾平衡,达到平衡血压的效果。
护心包
公丁香具有辛温开窍的作用,檀香可以通血脉,菖蒲可以化浊气,冰片可以醒脑醒窍。
将药材按比例配置好,做成香囊放在心前区的位置,可以起到很好的温通心脉、宽胸理气的作用。
畅通心脉药酒
丹参具有活血养血凝血宁心的作用,薤白可以宣胸痹。
泡制后2周左右就可以喝,每次取20-30毫升,一定要热着喝,最好在饭中喝,可以起到很好的改善心脏循环、温通心脉的作用。
冬季别小瞧了寒邪,一定要警惕血压波动!明天专家会接着讲剩下的2个“盾牌”,大家不要错过哟~
健康之路
《严冬血管保卫战》(上)
播出时间:1月20日18:13
更多相关精彩内容
冬季养生有两宝,降压降糖妙用多!不吃就太亏了~
健康之路
冬天要想暖洋洋,必须学会“种太阳”!
健康之路
这个穴位刮一刮,既能减肥又能降血压!
健康之路
监制/张广义主编/刘铭黄丽君
编辑/张泓杜红艳
赞赏
长按治疗白驳风专业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术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yy/19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