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作者简介
薛奇,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从事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及相关研究,主持省自然基金1项,卫生厅课题1项,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
本期指导作者简介
赵嫣,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医院心内科。从事心血管疾病诊治和研究10余年,积极推动心力衰竭规范化诊治;主持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一项,已通过验收,并获得年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发表SCI论文多篇;年赴日本大阪大学附属病院循环器内科临床研修2月;年由浙江省卫生健康委选拔医院心衰中心临床研修3月。
生命在于运动。体力活动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和全因死亡是人类的共识。然而,事实确实如此吗?可能不完全正确。休闲时间的体力活动能带来好处,但是工作时间的体力活动甚至可能增加风险。最近发表于欧洲心脏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旨在回答这个问题。这项哥本哈根普通人群的研究纳入了-年间例年龄在20-岁的受试者,中位随访时间10年。根据休闲时间和活动时间活动强度分别分为四组,体育活动的强度基于以下问题:工作时间:1、主要是久坐不动的工作。2、久坐或站立,有时步行工作。3、走路,有时负重。4、繁重的体力劳动。休闲时间:1、几乎完全久坐或轻体力活动每周少于2小时。2、每周2-4小时的轻体力活动。3、每周轻体力活动超过4小时,或每周2-4小时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4、每周进行4小时以上的剧烈体育活动,或每周多次进行常规的繁重运动或竞技运动。休闲时间的分组基线见表1,工作时间的分组基线见表2。研究最后观察到例MACE事件和例全因死亡。多因素调整后,休闲时间,与低强度体力活动相比,中等、高强度、超高强度的MACE相对风险度分别为0.86,0.77和0.85,全因死亡的风险度分别为0.74、0.59和0.60。工作时间,与低强度体力活动相比,中等、高强度、超高强度的MACE相对风险度分别为1.04,1.15和1.35,全因死亡的风险度分别为1.06、1.13和1.27。结论:休闲时间体力活动增加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而工作时间体力活动正好相反,体力活动强度增加反而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时间和全因死亡风险。之江心学评述:哥本哈根总人口的人在10年的随访期间对名MACE和名死亡患者进行了研究,观察到较高的休闲时间体育锻炼与降低MACE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有关,而较高的职业体育活动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有关。
从机械上讲,休闲运动通常表现为改善心肺和代谢适应性和健康,而职业运动的特征主要与疲劳,恢复不足,血压升高和心率有关,而心肺健康和身体健康没有改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释体育活动矛盾论:工作和休闲期间体育活动的不同特征,其中休闲时间体育活动主要包括较高强度和较短持续时间的动态活动,而职业体育活动由较低强度和较长持续时间的较多静态且受约束的活动组成。
本研究的优势是大型的总体研究,它具有足够的统计能力使用多变量来调查职业体育活动和休闲时间体育关联的MACE事件和全因死亡率。该研究的方法学局限性在于休闲时间体育活动和职业体育活动是基于自我评估,这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错误分类。
两种体育活动对MACE风险和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关联的新颖证明支持体育活动矛盾论。撰写有关预防与体育锻炼有关的心血管疾病的指南的人员需要参考这些发现。
参考文献
AndreasHoltermann,PeterSchnohr,B?rgeGr?nneNordestgaard,etal.Thephysicalactivityparadoxincardiovasculardiseaseandall-causemortality:thecontemporaryCopenhagenGeneralPopulationStudywithadults.EuropeanHeartJournal()00,1–14.doi.org/10./eurheartj/ehab.
未来可期
王利宏主任简介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院心内科主任、大内科教研室主任,杭州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内科学教研室主任,浙江省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工作。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心脏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技术推广与培训工作委员会委员,长三角心血管联盟副主席,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心血管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入选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在Circulation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教育部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国家重点专项十三五计划、国家卫计委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心电与循环》、《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编委,Diabetes、InternationalJournalofCardiology等杂志审稿人。是国家卫生部心脏介入手术培训导师,已主刀完成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左心耳封堵术和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介入手术等近万例。
医院心血管内科简介
心内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各方面人才。医生39名(其中博士学位19名,硕士学位18名);正高职称11名,副高职称15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护理人员60人,副主任护师2名。目前有张床位,其中CCU20张,心导管室3个,心功能室1个,拥有世界最先进的DSA机3台、电生理仪2台,飞利浦心超机1台。是浙江省唯一的国家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培训基地,同时也是浙江省仅有的一家同时具备“冠脉介入、射频消融和起搏、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成人)”三大心脏介医院。是中国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CRT植入技术培训基地。是国内最早引进先进的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Ensite)医院之一,在无X射线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省内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也是国内最早应用冠脉内血栓吸出术治医院之一。应用经皮心肺辅助循环支持技术(叶克膜),打破极危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禁区。在省内最早采用介入技术封堵心肌梗塞室间隔穿孔,努力拯救高危患者的生命。在浙江省率先应用Ampla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包括在国际心血管病研究领域最顶尖的杂志Circulation、Hypertension、JournalofHypertension、AmericanJournalofHypertension、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等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其它厅局级等课题40余项。荣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各1项。
往期回顾
、之江心学:血压对绝经前后妇女新发心房颤动的不同影响
、之江心学:多面小能手——SGLT2抑制剂还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之江心学:没有完全开通的CTO病变还不如不开通
、之江心学: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新发持续性左束支阻滞患者的远期心律失常风险
、之江心学:非缺血性心肌病人装不装ICD?心肌瘢痕评估可能更靠谱!
、之江心学:心动过速心肌病的预后和持续时间有关吗?
、之江心学:体检发现无症状的颈动脉斑块,卒中及冠心病的风险如何?
、之江心学:新型降糖药SGLT2i可有效纠正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的贫血状态
指导:王利宏
技术支持:丁亚辉
策划:金钦阳
作者:薛奇、赵嫣
排版:林敬阳
审稿:王利宏
欢迎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yy/23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