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

一组数据竟然能反映出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是什么样的数据反映出会发生中风和心梗?今天的权威专家中国科学院的院士顾东风说,每个人身上都隐藏着这样一组数据,这组数据与人的寿命密切相关,有的人不重视,有的人很重视,到底是怎么回事?

1心脑血管风险测评

顾院士告诉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心脑血管发病风险的重视越来越高,随着国力财力的增强,由此展开了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协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总结了12.7万人的随访调查,经过27年的不间断积累,一个最适合中国人群心脑血管病的风险预测应运而生。

全人类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了多万人,在我国,每年因为冠心病和脑卒中导致的死亡人数就达到了万人,如此大的死亡人数对我们个体、家庭、社会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和影响。

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的?总结一些主要的关键的临床数据和流行病学指标,通过某个公式可以算出一个人未来10年患心脑血管病,如发生冠心病、脑中风的几率到底是多少,还能算出发病的终身风险。

顾院士说,年龄、血压值、总固醇水平、腰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糖值都是预测未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很重要的数据。我们通过手机下载一个APP“心脑血管风险”,就可以通过以上指标来测试自己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到底是多少。

病例:阿姨在大年三十晚上看春晚,一直坐着好几个小时,从8点开始到凌晨1点,这期间没有喝水,到凌晨2点发现右手开始发麻了,到早晨,右腿和右胳膊都不灵便了,医院就办了留院治疗,通过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管理,现在恢复得很好,生活也恢复了正常。

阿姨现在的基本情况:年龄64,现居地北方城市生活,腰围71,总胆固醇2.8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4,收缩压,舒张压80,不服用降压药,没有糖尿病,不抽烟,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

我们用阿姨目前的数据也就是在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管理之后的数据进行测试,计算出来阿姨心脑血管病的10年发生风险为5.7%,比理想值7.5%还低,但阿姨年龄不小,而年龄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所以阿姨属于中危风险。而用阿姨在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管理之前的数据计算出来的心脑血管病10年发生风险为9.8%,相当于10个人里就有一个人会发生冠心病或脑梗,这就充分说明了干预与不干预、预防与不预防,其危险系数是明显不同的,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呢,如果早一点有这个APP,早一点进行计算,早一点知道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那么得有多少人可以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带来的死亡或残疾。

2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容易忽视的原因

我们的健康意识要改变,过去呢,大家都吃不饱,现在呢,终于可以放开吃了,却发现很多人容易吃多,造成营养过剩。于是我们开始反思,我是不是吃的太多了?口太重了?饮食不均衡?其实这就是很大的进步,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具体讲讲生活当中到底哪些地方要做出改变,来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01、心脑血管病和地域有关

顾院士研究数据显示,北方人心脑血管的发病风险是南方人群的2倍。主要原因是北方人群摄入盐分比南方人多,体力劳动相对少,蔬菜水果摄入更少,北方人群在控制好三高(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糖)的基础上,更强调要减少膳食盐的摄入,体力活动的增加,同时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这样才有利于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02、心脑血管病和腰围有关

腰围更能反映腹部脂肪的堆积程度,能反映向心性肥胖,一般我国标准规定是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就属于向心性肥胖。在心血管风险的预测中,腰围比体重指数的发病风险价值更高。

03、心脑血管病和血压有关

/、/90、/80三档血压值,对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影响来说,/90这档是危害最大的。每年我国发生中风和冠心病,血压/水平以上的比例要远远的低于/90。

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一级高血压(收缩压在到之间)和二级高血压(收缩压在到之间)人群的比例是最多的,数量庞大,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比方说卒中和心肌梗死。而一般来说,往往是中青年人群会处在血压轻度升高的状态,他们对药物的依从性和治疗适应性都相对比较差,可能就医不及时,而且也难做到规范治疗等,就更容易出问题。

经过漫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发现,血压水平对中国心脑血管病的影响是最大的,如果把血压水平降到收缩压,舒张压80以下,每年万到万的高血压患者中,有40%左右的人可以避免发生心脑血管病。

3日常生活习惯保护健康

成年人每个月喝茶如果能够超过1两茶叶,是健康的一个保护因素。研究发现,经常喝茶达到这样量的成年人,血压、血脂、血糖的水平都比不喝茶要来的低,而且心脑血管病的发病跟死亡都更低。

喝绿茶是在所有的茶中是最低的,但是不要喝隔夜茶和太陈的茶。

4改革开放40年展望未来

未来40年,随着医疗大数据的不断积累和人群研究质量的提升,心血管疾病病因解析将更加精准,促进个体化的风险评估和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以预期,再过40年,脑卒中、冠心病等危险因素和发病风险将得到有效控制。由此,将会带来人群期望寿命增加4到5年,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yy/239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