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降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有所提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上发现,近日“”急救信息显示,除外伤外,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位居第二,脑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位居第三。

中老年人、肥胖人群、压力过大人群、过度饮食人群、嗜烟酗酒人群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人群,这几类人一定要提高重视。

随着气温下降,强冷刺激可以使心肌耗氧量增加,人体血管收缩,血压容易上升,容易出现心梗等心血管疾病。

起床动作不易过大

睡觉时,血压相对较低。醒来时,血压会迅速上升。过快的起床动作可能会导致血压突然升高,严重的话会引起脑血管破裂。

不要过早晨练和剧烈运动

秋冬季室内外温差逐渐增大,过早外出晨练,容易受到冷刺激,容易使得血压上升过快,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运动时可以做一些有氧运动、太极拳等慢而轻柔的运动,剧烈运动也可能诱发心、脑血管问题。

注意血压调节

心血管病患者大多伴有高血压症状,因此在寒冬要随时注意血压变化,按时服药,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如有胸闷、头晕、恶心等异常感觉,医院就诊。

防寒保暖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在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所以要特别注意保暖,根据天气的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因为温度原因发病。

合理膳食

日常饮食应养成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并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在这里提醒:心、脑血管疾病是埋藏在很多人血管中的“隐形炸弹”,在气温突变的情况下,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患者要注意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保护自己的健康。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更多内容或合作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yy/26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