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高,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因此,中风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

中风,也就是西医所说的诸如脑梗塞、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系列心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所以要防治并重,以防为主。

中风是致瘫致死的一中危险因素最高的心脑血管性疾病,对于中风早期发现早期预防远比发作后治疗更为重要。中风早期如不仔细观察,常无明显得临床症状,中风先兆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哈欠不断、心悸气短、肢体异常感觉如局部麻木、眼睛突然发黑、原因不明的跌跤、说话吐字不清等,当出现这些表现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艾灸对中风有很好的预防和改善作用。

在预防中风方面,每日用艾灸器温灸足三里、丰隆、悬钟、三阴交等穴位有良好的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从而可以有效预防中风发作。

足三里穴,位在外膝眼穴下3寸,距离胫骨前缘1横指处。简单说,就在小腿前骨上摸至膝盖处,摸到1个「斜坡」,外侧1横指处即是;悬钟穴,则在於足部外踝尖直上3寸处。

艾灸足三里穴和悬钟穴,对於预防中风,特别是缺血性中风,具有特别的功效。中医认为,缺血性中风的产生,与气虚密切相关。

<黄帝内经>中指出∶「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金元医家李东垣认为「本气自虚」、「形盛气衰」是脑缺血的根本原因。由於气虚,导致血行无力,於是就容易发生血瘀,导致缺血性中风的发生。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足阳明胃经被称为「多气多血」的经络,艾灸此穴,具有显著补气之效。俗话说∶「三伏灸三里,好比吃母鸡」,中医也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乾」,可见艾灸足三里穴,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强身健体法。

取悬钟穴的原因在於∶此穴又名「绝骨穴」,被称为「髓之会」。<难经疏>中指出∶「髓病治此」。中医认为,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故名「髓海」。因此,灸绝骨穴,能发挥补髓充脑之效,达到预防脑病之效。

古代医家对灸疗法预防中风(脑血管病)有大量记载。宋代王执中在《针灸资生经?卷四》提出:“灸绝骨、三里等穴,凡遇春秋,常灸以泄气,素有风人可保无虞”。

这里的风人就是指的易患中风的人,及时在季节交替之时施灸,可以预防中风的发生。中风后“脉道不利,气血闭塞”,导致肢体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连灸多个穴位,借助艾灸的热力,到温通经脉,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艾灸可预防中风,也得到现在科学研究的证实,透过TCD仪器(气相色谱仪)检测脑血管情况,发现如能每天艾灸足三里、悬钟穴各1次,并持续20天以上,就能提高脑血管的舒缩反应,进而改善脑血流的自动调节功能。在突发情况下,脑部的供血功能,和脑部侧支循环代偿功能也会增强。

也有研究证实,对出现中风前兆的患者,进行艾灸足三里等穴位的干预治疗,平均每周2次以上,持续10个月後,再次出现中风前兆的机率,将下降至少一半。

另外,在艾灸的基础上结合膳食调养对防治中风发作有重要意义。比如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可每周吃2次紫菜汤,有软化血管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每天用鲜芹菜g切细,捣烂绞汁后每饮次1小杯,每日1-2次,可降低血压;在膳食方面可用尝试如下食谱:草鱼1条,油煎后加入切好的冬瓜(共-g),加入清水适量,煲3-4小时,经常食用,可缓解用于高血压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头痛。









































8000余件宝贝亮相文博会nbsp
商报人物江西神帆养生文化管理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hl/10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