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企整合好戏“开锣”5年六成企业出局

“只有80家企业可以生存到2015年,而到2018年将减少到50家,且前十大国产品牌集中度超过80。”这是日前相干媒体取得的一份工信部编制的奶粉行业重组方案,该方案尚待终究定案。10月20日,相干乳制品行业人士向《国际金融报》泄漏,该方案两周内行将公布。“具体方案迟迟不落实,1大缘由在于方案虽由工信部编制,但必须由所有部委审批通过。”该人士进一步表示,国家正通过吞并收购、产业重组的方式,计划在5年时间内,让近六成奶粉企业“出局”,而此次淘汰的方式不过是“并购”和“停产退出”两种,相干配套资金或计300亿元。

80家过渡到50家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127家,国内奶粉品牌有500多个,年产量约60万吨,但年产量3万吨以上的企业仅3家。这份《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吞并重组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工作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今年8月份至年底,摸底调查。

第二阶段,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前10家企业行业集中度提高到65,保存80家左右;第三阶段,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底,培养3至5家大型企业集团,再减少30家左右。依照“三步走”计划,国内企业终究只剩50家左右。

消息称,国家有关方面将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贷款等方面给予300亿元的支持。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分析师宋亮表示,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四个方面:大企业吞并重组政偏方治疗白癜风策优惠支持和贷款;企业生产线整改贷款和补贴;重点企业研发中心和研发能力的支持;对主动淘汰的企业进行补偿。

注意到,自今年6月起,国家9大部委打响整理婴幼儿奶粉行业的“第一枪”后,尔后几个月内,国家发改委、国家食药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工信部等部委几近是按每个月一次的频率在乳业“施政”。

9成企业拒之门外

2010年,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要求当时所有乳企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证。这被喻为乳业史上最严厉的一次“大考”:考官是质监部门,考卷则是国家质检总局2010年11月颁布的两大细则。

随后,首轮乳业重组的模版和路径浮出水面。根据当时的要求,企业必须通过新的生产许可证审核,并购买空气净化、产品出厂检测等装备,最少要投入上百万元资金。对那些每一年净利润只有几十万元的中小企业,根本无力承当改造费用。为此,2011年4月,中国的1176家乳制品企业中,唯一643家企业通过了审核,通过率不到55,其他107家企业被停产整改,另外426家企业未通过审核,被各地质监局注销了生产许可证。

而对于此轮重组大潮,准入门坎还只是奶粉产业整合的序曲,行将公布的《方案》才是真正的高潮。根据上述《方案》,其中对吞并重组企业的主体资格要求是:并购方的总资产不少于被并购企业的3倍,且并购方要连续3年盈利、企业银行信用等级要在AA(含)以上,要有自主品牌。并且,采取湿法工艺生产的企业,所用原料85要为稳定可控奶源基地产的生鲜乳。为此,圣元国际团体董事长张亮就提出异议:养牛的主张用生鲜乳湿法工艺,可我一直主张使用干法工艺。

上述人士坦言,除上市公司外,单就“并购方总资产不少于被并购企业3倍”这项指标就将九成以上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拒之门外。

<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专业p>国家营建重组环境

普天盛道品牌营销董事长雷永军告知,政策偏向鼓励吞并重组,但一个残暴的现实是:对大企业而言,年销售额5亿元以下的企业没有太多吞并价值。由于5亿元以下的企业多数都在农村或县级市场,多数没有构成强有力的品牌和较好的团队。目前,中国127家企业中半数以上都是5亿以下的小企业。

事实上,在国家几个月的政策“引导”下,国内乳业巨头已有收购动作。此前,中粮团体所操盘的蒙牛乳业以超过110亿港元收购雅士利。不过,宋亮此前告知,国内大多数企业都是高度同质化的,何况国产奶粉不管从重塑消费者信心还是奶粉销量来看,很多企业未必愿意收购吞并小企业,有时候收购反而增加了负担,收购后产能大了,但后续整合也更难了。多位接受本报采访的乳制品企业泄漏,收购并不是企业扩大范围、增加产能的唯一途径。

宋亮指出,前期出台的政策很多都要求企业具有自建自控奶源等,所以未来是不是具有奶源是一大重要考核指标。具有资金及平台优势的上市公司能够以股权、现金及其他金融创新方式为吞并重组铺路,将是最大受益方。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组建奶粉“国家队”一说被官方否认,但9月底,工信部还是钦点了伊利、蒙牛、飞鹤、完达山、高原之宝等6家企业,通过补贴、政策倾斜等方式,寄希望于他们推出能够取得消费者信任的高端奶粉品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hl/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