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鉴水师”蓝字爱上我
天气转冷,朋友注意提防脑血管病
天气变冷,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更易诱发如脑出血、脑梗死引起中风偏瘫等疾病,医院近期收治因脑出血、脑梗死的中老年患者数量也有所上升,因此在此时提醒老年人要更注意身体。
只要天气转冷,医院的神经内科患者人数会明显增多。原因是天气变冷了,人们从温暖的屋里到寒冷的室外,温暖与寒冷急剧变换,人体一下子调整不过来,出现血管突然收缩,导致血压升高,继而出现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
脑血管疾病又称“脑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是脑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
●缺血性脑中风
缺血性脑中风一般在夜间睡眠中发病,病人常在清晨起床或静止状态时发现肢体无力或麻木。缺血性中风的症状较“温柔”,呈进行性加重的特点。
在脑中风的病人中,有25%左右都是在早晨起床的一刹那发病,这主要与血压波动和血液黏稠度增加有关。经过一夜的睡眠,人体处于缺水状态,血黏度增高;如果再加上“闪电式”地从卧位变为坐位,甚至下床活动,就很可能因为血压迅速变化,诱发脑中风。
对于老年人来说,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身。在床上静卧3分钟,闭目养神,慢慢坐起,适当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再下床活动,这样可以避免血压波动造成脑血管意外。
●出血性脑中风
与脑缺血相反,脑出血的患者,常常在活动状态或情绪波动时发病,一出现症状就比较重,头痛、呕吐等症状较强烈,甚至可出现昏迷症状。脑出血起病急,发展快,数分钟到数小时疾病即可发展达到高峰。脑出血病人常会倒在路边、厕所里、床边地上,常有意识不清、鼾声大作、呕吐(有时呕吐物为咖啡色)、大小便失禁、半身不遂等表现。脑出血量较小的病人也常会有头痛较剧烈的描述。
缺血性脑中风与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所医院接受治疗。
怎么发生的?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的两大类。年龄、性别和家族遗传史是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高黏血症、高盐饮食等是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当老年人长期存在以上一个或者多个危险因素,就会使脑血管内壁细胞受损,血脂及其它物质沉积在受损等血管内壁上,久而久之血管内腔变狭窄,硬化变脆,打个比方就如年久失修的水管,管道内污物堆积使得内径变小,水管壁又因常年使用不复刚开始用时有弹性,变硬变脆。一旦碰到气温下降,管道收缩,调节能力差就会出现堵塞或破裂的情况。”
当天气变冷,血管收缩,已经狭窄的血管闭塞,就会发生脑梗塞;或者天气变冷,血管收缩,使原来已经好的血压骤起升高,变脆的血管发生破裂,就发生脑出血。无论脑梗塞还是脑出血,都会出现出现大脑半球的对侧肢体瘫痪、麻木,有些会出现偏盲,严重者会神志不清、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所以必须引起老年朋友的重视。
如何预防呢?
首先,要针对前文提到的可干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病史的人要按时吃药,控制病情,定期测量血压、血糖,医院复查;
第二,戒烟少饮酒,低盐饮食,每天食盐摄入不超过6g,少吃动物油脂及内脏;
除此之外,尽量避免诱发因素,也是预防脑血管病很重要的措施,秋冬此类疾病高发的诱因就是降温,所以如天气变冷要及时防寒保暖,适当运动,让血流保持通畅;
同时,由于冬天人喝水少,天气干燥又使得水分蒸发多,血液黏滞的情况会加重,所以要注意多饮水,稀释血液,有些老年人怕夜尿多一点水都不敢喝,这样的习惯不好。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刘云涛复方木尼孜颗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jc/19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