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血脂异常:血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含量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的降低,与冠心病的发生关系密切。

2.高血压:血压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人约有60~70%患有高血压病;高血压病人冠心病的发病率约是血压正常人的4倍。

3.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人猝死的发生率,男性吸烟者比不吸烟者高10倍,女性吸烟者比不吸烟者高4.5倍。

4.糖尿病:多数心血管病患者伴有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相当部分人群虽无糖尿病,但伴有的糖代谢异常已对心血管造成损害。在相同药物剂量下,糖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预后较差。

5.肥胖: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结果显示:体质指数每增加3,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女性增加57%,男性增加50%。

6.饮酒:大量饮酒可增加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病率。

7.职业:从事体力活动者冠心病发病率低,从事脑力劳动及久坐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增高。

8.饮食: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饮食者,易致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9.遗传:部分冠心病有家族多发的特点。家族中有较年轻的冠心病患者,其近亲得病的机会约增加5倍。

◆◆◆

让公众获得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是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最根本的治疗措施。预防上投入1元钱,约可以减少10-50元钱的治疗费用。

预防冠心病、脑卒中的关键点

控制高血压

(1)何时开始服药?

凡收缩压≥mmHg及/或舒张压≥85mmHg者,开始生活方式干预。

Bp≥/90mmHg、</mmHg者,一般来说生活方式干预3-12个月,不能达标者予降压药物治疗。

Bp≥/mmHg者,及时地给予降压药物治疗。

心衰、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Bp≥/90mmHg应考虑药物治疗。

(2)吃长效降压药好还是短效药好?

只有维持稳定的有效药物血浓度,才能达到持续、平稳的降压作用。尽可能使用有效的长效降压药。尽量不用速效降压药,除非是急救用药。

(3)是一种药加大剂量好,还是少剂量多种药联合使用好?

盲目加大单药剂量,可使副作用明显增加,而降压作用的增强不明显。少剂量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使降压作用明显增强,而副作用的增加不明显。

(4)服药时间需多长?

一般来说,高血压病人需要终身服药。对部分1、2级高血压患者在较长时间理想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减量或逐渐停药观察。若血压再次升高,必须恢复药物治疗。

(5)血压是不是降得愈低愈好?

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降压还是以不要过低为宜。

调脂治疗

(1)血脂化验结果正常就无需治疗吗?错!

血脂在正常范围内是否需要治疗,关键要看个体情况:对于一个无任何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人而言,无需降脂治疗;对已患过心肌梗死、做过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糖尿病或同时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把LDL-C降至2.6mmol/L以下甚至更低。

(2)血脂正常后即可停药吗?错!

临床观察显示,血脂达标后减量往往引起反弹。只要没有出现严重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就不应减量,只要LDL-C不<1.3mmol/L就应继续使用。

(3)降脂药物副作用严重。错!

事实上,大多数人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良好,只有0.5%~2.0%的病例发生肝脏转氨酶升高,减量后常可使升高的转氨酶下降,再次增加剂量或选用同类药物时,转氨酶常不会升高。他汀类药物引起严重的肌炎比较罕见,至于致死性横纹肌溶解则更为罕见。

控制血糖

(1)主食、副食特别是高热量的食物都要少吃。不要认为有吃就是福,要适当的吃,科学的吃,不能胡吃乱吃。

(2)要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通过控制饮食,再加上适当锻炼,体重就不至于过胖。

(3)一个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也是有其积极作用的。

生活方式干预

减轻体重、限制饮酒、增加体育活动、限盐、适量补钾、适量钙和镁、戒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jc/215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