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姚桦介绍,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都属于“动粥疾病”的范畴,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是动粥疾病的高危因素
国内外的血脂防治指南一致认为,“坏胆固醇”(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原因姚桦指出,正常的动脉内壁光滑、坚实而富有弹性,而发生粥样硬化以后的动脉,由于血脂沉积于动脉内膜,内膜纤维化,形成粥样斑块,血管壁也随之增厚、僵硬、钙化,这个过程俗称“粥样”硬化现代医学的解剖结果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是“坏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除了会造成血脑血管病防治ppt管径狭窄、影响脏器供血外,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斑块容易破裂或脱落,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从而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危及生命因此,姚桦呼吁大众把“坏胆固醇”管起来,从源头上遏止动粥疾病
三大措施,管住“坏胆固醇”
记者在12月20日举行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胆固醇管理·2014)”知识共享会上获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下简称“动粥疾病”)目前已成为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年末,不少单位企业会组织职工进行体检,为他们的身体做一个“年度总结”当你拿到体检报告,如果发现血脂检中国心脑血管病杂志查项目中,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现 “↑”,说明你血液里的坏胆固醇已经超标,你需要防范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了
“坏胆固醇”:动粥疾病的元凶
定期检查胆固醇根据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进行血脂检测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两年检查一次空腹血脂而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及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每3-6个月测量一次血脂而动粥疾病的患病人群也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和极高危人群目前,我国动粥疾病的防控形势严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心衰、高血压等)患病人数为2.9亿,每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社10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病
红色(极高危人群):包括患有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尽早服用他汀类药物,将“坏胆固醇”(ldl-c)降到2.07mmol/l以下,而非正常人的标准(4.14mmol/l);
受访专家/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 姚桦
姚桦建议,要想管住“坏胆固醇”,健康的生活方式必不可少,与此同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步骤:
根据心血管疾病风险水平,确定胆固醇的治疗目标胆固醇正常值因人而异,《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建议,按照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程度,将不同人群的胆固醇目标值分别标以红色(极高危)、橙色(高危)、黄色(中危)和绿脑血管病有什么症状色(低危)——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jc/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