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风险因素的增加以及人类疾病谱的改变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是全球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重点及难点,并占据死亡的主体部分。
据估计,年全球慢性疾病死亡人数有万,占全因死亡人数的74.36%,其中因心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人数为万。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常合并有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慢性肾脏病等多种并发症。
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发展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引起的高致残率甚至致死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医疗压力。
一.基层地区高血压患者的现况分析
结果显示,有21.6%患者合并有一种其他的慢性病,10.4%合并有两种,13.8%合并有三种及以上慢性病。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卒中,但是本次纳入的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血脂异常,脑卒中居于第二位,这与既往有所不同,可能与样本量太小有关。
高血压的其他常见并发症还包括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以及心房颤动等,既往相关研究表明,随着血压升高心力衰竭发生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高血压不但对自己的身体有很大的威胁,还会给家人、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在高血压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合并症的诊断及相应的治疗,从而提高高血压的管理效果。
对高血压患者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调查发现,89.6%的患者主要通过医护人员告知相关高血压知识,有52.2%是在社区或街道宣传中获得。目前基层患者仍以从医护人员及家人朋友等处获得高血压相关知识为主,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及电视等手段获得相关知识。
考虑到目前网络媒体上知识的准确性有待考究,应注意甄别其正确的信息,并需加强社区或街道宣传,从而获得更多准确有效的高血压相关知识,为全科医师规范化管理高血压提供便利。
基层是绝大部分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因此更要加强对高血压的宣传与教育,让更多的居民对高血压的防治和危害有更好的认识,从而减少社区高血压的患病率,提高治疗率和控制率。
二.血压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对影响血压达标的因素进行分析显示,提示血压达标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家族史、饮食习惯、精神压力、病程、合并症。
以及社区管理包括血压监测情况、随诊频率、随访情况、生活用药指导及社区开展讲座、参加讲座情况等有关,而性别、BMI、服药情况等与血压控制无显著相关。
年龄45-65岁、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规律监测血压、医院测量血压以及随诊次数≥4次/年与血压控制正相关,而饮食偏咸、合并有≥3种并发症与血压控制呈负相关。
这与既往的研究显示女性、年龄为65-79岁、退休人员、按医嘱服药、参加规范化管理、随访达标等因素使血压控制效果更佳[37,38]稍有所不同,这可能与本次调查数据样本量较小且存在一定偏倚有关。
虽然仅为小规模的横断面研究,无法揭示高血压的因果关联,但是它对于探讨居民高血压防治成果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可以为基层卫生单位改进高血压管理模式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三.高血压管理的建议
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有36.2%患者采取非药物联合药物综合治疗,51.2%患者主要采取单纯药物治疗,而其中服用单一药物者达59.2%,且多以ACEI/ARB类为主,其次为CCB类药物,这可能与基层地区多以老年人为主,而ACEI/ARB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少有关。
因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重结合非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达标情况,提高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的社区防治干预措施,包括年美国斯坦福发起的五城项目,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并采取减轻体重、规律运动、限盐等措施,让高血压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干预5年后,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下降。
北卡累利阿建立的强化高血压预防和控制计划,以社区为基础,通过筛查、改善生活方式、建立标准的诊断治疗及监测血压等干预措施,从而使血压水平以及高血压的治疗和控制都取得了显著的改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wh/26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