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还在持续上升阶段,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约为3.3亿,其中,脑卒中为万,心房颤动万,高血压2.45亿……

脑卒中,是心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

血液积聚在一处,挤压脑组织,而当脑部血管突然破裂,血液从动脉壁位置渗漏,发生脑出血。

主要发生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患者。多数患者并没有明显前兆,小部分患者有头晕头痛等症状。

约占脑卒中的20%~30%

缺血性脑卒中

约占脑卒中的70%

通常被称为脑梗、中风。当动脉壁内大量聚积粥样硬化斑块,导致人体脑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从而大脑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而人体的大脑如果没有血液和氧气的及时供应,就会出现脑组织坏死或软化,急性突发,并进展迅速。

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可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和小动脉闭塞三种。

大动脉粥样硬化,包括血栓形成和动脉栓塞等,小动脉闭塞主要是因为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硬性化等,而心源性栓塞,常见的包括房颤和心肌梗死等,

比如,心房颤动,也就是房颤,心房电活动失去正常的节律,

发生不规则且快速的颤动,心律失常时,人体心房的有效收缩功能就会明显减弱,给心室的供血量就会变少,同时血液容易在心房内阻滞形成血栓,而当栓子脱落之后会随着主动脉进入全身,随即到达颈内和颅内动脉,堵塞脑血管,从而发生脑梗。

房颤常见的一些症状表现为胸闷、心悸、头晕、乏力和晕厥等,但有一部分房颤患者是没有明显症状的,因此房颤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只有在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脑梗时才会被发现患有房颤。

而房颤也相应地增加了脑卒中发作的风险。有数据表明,房颤所导致的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20%。

临床表现

突然出现身体麻木或者一侧面部、肢体麻木,口角歪斜,或者说话说不清楚,流口水,甚至意识不清等。

长期吸烟饮酒、饮食结构不合理、动不足、睡不着、肥胖、情绪压力大,等都在损害着心脑血管。

还有血压、血脂和血糖三高,以及房颤等疾病更容易诱发脑卒中。

预防脑梗

1.饮食均衡合理化

合理膳食,日常饮食尽量做到减油、减糖、减盐,少吃高脂肪、高热量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新鲜食物。

同时也尽量减少甜食的摄入,以及控制盐分。

2.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尽量避免熬夜,保证规律睡眠,戒烟限酒,同时保持自身心态平和、精神放松,避免激烈的情绪波动。

3.动起来

加强锻炼,合理运动。不仅是年轻人,中老年人也应加强锻炼,强身健体,多做有氧呼吸运动,比如慢跑、散步、打太极等,锻炼身体、舒缓身心。

但一定要注意量力而行,合理运动强度,如果运动方法不当或运动过度,反而会伤害到自己。

4.积极预防和治疗基础慢性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症等基础慢性疾病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控制好血糖、血压和血脂等指标,积极治疗和预防这些基础慢性疾病,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脑梗的作用。

5.高危人群定期筛查

医院接受筛查,并严格遵照医嘱,最好每一两年做一次脑血管方面的体检。

参考资料:

[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就众多危险因素归纳分析:3.3亿心血管病怎么得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yf/251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