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你,哪种疾病是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你也许会想到癌症。不对,心血管疾病是头号杀手,癌症排第二位。也许因为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属慢性病,大家对这病的重视程度比较低。另一个重视程度不够的慢性病,是糖尿病。觉得这病只是吃得太好引起的,不致命。事实上,糖尿病属于一种终身代谢疾病,当前的医疗技术并不能彻底治愈。如果糖尿病患者不进行饮食及药物干预来控制血糖,会引起一种或多种并发症,并导致早死。糖尿病患者有20-40%会发生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死亡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5倍糖;糖尿病肾病可导致肾衰竭,是死亡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糖尿病足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轻则截肢,重则危及生命安全;三成白内障患者有糖尿病,糖尿病对视力的损害,严重时能导致失明。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医疗负担。预防及早期控制糖尿病可以减小并发症。
大家知道,血液会将肺部呼吸所获取的氧气带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保证人体的正常功能。除了氧气,人体各组织器官还需要另外一种“食物“,葡萄糖。食物被消化后,葡萄糖做为营养成分被吸收进入血液,随着循环系统被带到各个组织器官成为能量来源。血液中葡萄糖(血糖)浓度应处于一定范围,否则会有不良后果。血糖浓度低会引起头晕无力,严重时晕厥甚至死亡。血糖浓度持续偏高,则会造成组织细胞损伤,最终可导致上述各种并发症。胰岛素是胰腺分泌的血糖调节激素,控制体内血糖浓度,使之处于正常范围。少数(10%)糖尿病人因自身不能产生胰岛素,失去血糖调控能力,这是一型糖尿病。大部分糖尿病人是后天因饮食环境遗传等因素,慢慢失去对胰岛素的调控反应,引起血糖浓度失控,这是二型糖尿病。
糖尿病以血糖浓度调控做为诊断标准,不能顾名思义地以尿液里糖含量为检测标准。当然糖尿病严重到一定程度,尿液里含糖量高,病人容易尿路感染,并对肾脏造成伤害。早期糖尿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不易觉察,使得大量的糖尿病人未能获得及时诊断和治疗。至于糖尿病的症状,有些人听说过“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消瘦-的描述。事实上,瘙痒,疲惫,视力模糊,皮肤干燥,饥饿等,都是糖尿病症状,但不被察觉。定期检测血糖浓度,可及早发现糖尿病并进行饮食调控。糖尿病病人只要血糖控制的好,可能20年30年都可以没有严重的并发症。
血糖监测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控制不好会诱发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病,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等等。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社会医疗负担。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早期病患,应坚持自我血糖监测并配合药物治疗,用以避免或减缓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可以及时发现代谢紊乱问题从而尽早寻求治疗;血糖监测的结果可以反应患者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的效果,对饮食及治疗方案的调整有指导作用;坚持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可以有效控制体内血糖浓度处于正常范围,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
血糖监测方式
血糖监测,就是对于血糖值的定期检查。常用的监测方式是一天中选几个时间点进行血糖测量。对于糖尿病一型病人或需胰岛素注射治疗的糖尿病二型病人,建议采用动态血糖监测,随时发现超低血糖或持续超高血糖的状态,及时进行药物调整。
点式血糖监测
这是常用的一种监测方法。人体一天中因为进食,运动,休息异常等,都会导致血糖值变化。不同时间检测的血糖值有不同意义。
空腹血糖:清晨空腹没运动状态下测量的血糖值,反应了没有饮食负荷时基础状态,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餐后血糖:从进餐第一口算起,两小时后测量的血糖值,反应食物刺激引起的分泌胰岛素能力,可以用于衡量饮食控制和用药后的综合治疗效果。
睡前或餐前血糖:可用于指导患者调整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药量,及进食量。
点式血糖监测的优点是方便、快速、经济。一般使用血糖仪测量,多采用静脉抽血和快速指尖末梢血来检测血糖。监测的频率取决于糖尿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以进行一日内四点(空腹及三餐后),或七点(三餐前,后,几睡前)监测,每周监测一天或2两天。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
这是近年来投入使用的一种新型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患者随身携带一个血糖传感仪,一般在胳膊或肚皮上安装,通过传感器的生物芯片,实时记录病患在不同生活状态下的详细血糖情况。一般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每隔几分钟检测自动记录一次血糖值,一天24小时检测。这种监测就像摄像机一样能够显示患者的血糖“全貌”,绘制出精确的每日血糖变化曲线,并可设置高/低血糖值报警,它对指导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际上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主要品牌来于雅培,德康,美敦力。雅培的瞬感动态血糖仪及皮下探头在中国销售,可个人购买并使用。因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对指导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努力开发无痛准确便宜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
细胞的粮食–葡萄糖
人体是由上亿个细胞组成。处于体内的细胞,需要由“运输部门”持续提供“营养”,才可能维持生存并完成特定的功能。这个运输部门,就是在全身不停循环的血液。众所周知,血液会将肺部呼吸所获取的氧气带到全身各组织器官,除了氧气,人体各组织器官还需要另外一种“食物”,葡萄糖。人体通过饮食摄取各种各样物质,经过消化,淀粉纤维类的食物全被降解成葡萄糖。这些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被运送到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细胞里,与氧气一起提供能量,维持细胞功能。
血糖
血液(准确定义:静脉血浆)中葡萄糖,简称血糖,的浓度应处于一定范围,否则会有不良后果。
低血糖一般指血糖的浓度低于3.9毫摩尔/升(70毫克/分升)。低血糖时会有心悸,乏力,多汗,饥饿感等症状,马上补充含糖量高的食物可以缓解症状。因血糖提供机体细胞营养,尤其大脑主要靠血糖供给能量,持续低血糖可能对大脑造成损伤。严重低血糖可能导致晕厥甚至死亡。
葡萄糖靠血液运输到机体细胞,但血液中葡萄糖若长期处于高浓度状态,会对血管系统造成伤害。许多研究专注于高血糖损伤血管的机理,就连最简单的示意图也显示出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简而言之,高血糖会诱发产生对血管有害的因子,抑制对血管有益的因子,逐渐导致血管病变,其综合结果就是各种糖尿病并发症。
胰岛素和血糖调控
因血糖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身体健康,身体对血糖有自我调控系统。由胰腺分泌的胰岛素是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激素。身体一般持续分泌低量胰岛素。当血糖浓度高于一定程度,胰腺会增大胰岛素分泌量,促使葡萄糖被细胞吸收储存,从而降低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当血糖浓度低于一定程度,胰腺会降低胰岛素分泌量,释放饥饿信号,并分泌其他激素以分解细胞内储存的糖元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维持身体血糖的浓度。
胰岛素和糖尿病
糖尿病是身体减弱或丧失了对血糖浓度的自我调控能力。因胰岛素是调控血糖的主要激素,所以胰岛素产量或调控能力的缺失导致了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是病人的胰腺内生成胰岛素的细胞被严重破坏,完全或几乎不能产生胰岛素。由于遗传或病毒感染的原因造成了不可逆的胰岛素生成细胞的破坏,一型糖尿病无药可治,只能靠输入胰岛素,饮食调控及生活习惯管控来维持。一般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发病,占糖尿病患者的10%。
二型糖尿病有些是因自身胰岛素生成能力慢慢降低,有些是对胰岛素调控功能不起反应,最终导致血糖浓度失控。二型糖尿病有遗传因素,但后天的饮食锻炼环境等因素也对发病有很大影响。一般中年以后才开始得病,老年人发病的比例较高。对二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控及饮食控制会显著减缓病情进展,减小并发症的可能性。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的疾病。增生指的是组织或器官内,细胞分裂活跃数目增多而导致所在组织异常增大。良性前列腺增生属于生理性的增生,又叫前列腺肥大。而恶性增生就是前列腺癌了。这篇小文专注于当前良性前列腺及其治疗状况。
早期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因增生的细胞还没有太多,尿道没有被显著阻塞,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暂时不需要治疗,但应进行定期的复查。随着前列腺增生逐渐加重,患者会出现排尿问题,这时应该开始治疗。前列腺增生属于慢性疾病,医生怎样评价病情轻重呢?由患者填写的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是国际公认的前列腺增生症状的评判方法。IPSS评分表让患者自我评估七个症状:排尿不尽,间隔小于2小时,间断性排尿,憋尿,尿线变细,排尿费力,夜尿次数。每个症状根据发生频率分成0-5分的6个评分值,七个问题评分加起来,如果总分小于7分,属于轻度症状;总分在8-19分之间,中度症状;高于20分就是重度症状了。
轻度症状可以暂时不采取治疗措施。中度症状可以保守动态观察治疗,或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减轻排尿症状减缓增生进度。常用药物有5α-还原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抗雄激素药,M受体拮抗剂,植物制剂,中药等。这些药物针对不同病理机制,对有些症状起到部分效果,但药物的副作用及长期使用后疗效降低等问题使得药物治疗不是最终治疗方法。患者应长期随访,定期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以免增生严重而延误手术时机。
重度患者可能需手术治疗。这种治疗措施包括根治的前列腺摘除术及保守性手术,双侧睾丸切除或剜除术。因手术治疗对组织器官伤害严重,患者更倾向于“微创”手术。如今微创技术多种多样,运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冷冻,微波,激光,射频消融等技术进行治疗。这些治疗方式用高温,热凝固,汽化,深低温冷冻等方式,使前列腺组织坏死而达到切除效果。所以这些“微创”手术也会给患者带来痛楚及手术后遗症,需半个月至一个月才能恢复。微创手术后,剩余的前列腺组织还会继续增生,几年后可能需要重复微创手术。
Urolift是年被FDA批准的首个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永久植入式医疗器械。相比手术治疗,UroLift侵袭性极低,且不进行消融,只是通过永久植入物机械性地将前列腺左右两叶分开,拉回正在压迫尿道的前列腺组织,从而缓解尿流。UroLift自上市以来,在前列腺增生治疗市场上占据份额在逐渐增加。然而,前列腺增生是一种进展性疾病;UroLift并不移除任何组织,因此前列腺体可能会随着时间继续慢慢增生,或许最终还是需要手术治疗。
随着全球医疗健康水平的逐渐提高,高龄老人越来越多,前列腺增生患者也随之增加,迫切需要真正微创并有效的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yf/26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