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的温差大,气温偏低。老年人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防寒保暖,谨防春季慢性病复发。
心脑血管意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组织代谢趋慢,器官机能下降,免疫功能降低,老年人抗病能力明显下降。春季早晚气温较低,气温温差大。在冷风刺激下,老年人易因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而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人还需重点防范寒冷刺激诱发中风、心绞痛。建议老人适当将晨练时间延迟,并注意防寒保暖。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要注意遵医嘱坚持服药。
春季由于早晚温差大,人的心脏负荷加重,脑部缺血引起的。人们在此时感到的胸痛、憋气或是头晕、麻木等,都是人体对天气变化的一系列"应急反应",是很正常的。而对于那些对环境温度变化耐受性较差的人或是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这种反应很可能使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出现缺氧、缺血的症状,以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甚至导致死亡。
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与其生理特点有关。老年人普遍存在动脉硬化症状,如遇寒冷空气袭击,便会全身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很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肌梗死。
春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与人的心理状况也有很大关系。由于气候和温度的变化,很多人容易在冬季产生抑郁情绪。心情不畅,心理压力过大及居住环境、生活饮食习惯以及过度劳累等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须做到以下几点:
1.控制好"三高"。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症患者要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或过度疲劳,坚持按时服药、定期门诊检查。高血压患者不可根据一两次自测的血压结果,随便换药或改变用药剂量。
2.注意保暖。寒冷刺激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心脑血管患者天冷时不要去晨练,因为冷空气的刺激会诱发心绞痛发作,最好在上午10时以后再出去锻炼。锻炼中不要选择跑步、跳绳、打球等激烈运动项目。
3.适度锻炼。运动能提高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供血。不要因为天气寒冷就停止运动。上年纪的人要注意锻炼时保暖,做到劳逸结合,以散布、打太极等项目为宜。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是秋冬户外锻炼的黄金时间。
4.管住嘴,常称重。春季,要"聪明"吃饭,如避免进食胆固醇含量高的猪肝、猪心、蟹黄、鸡蛋等食物。多吃含钾的土豆、香蕉,可以稳定情绪,保护脑血管。豆类、玉米、苹果、西红柿、海带及多种绿色蔬菜都富含镁,能显著降低脑卒中之害。
5.避免情绪激动。情绪突然激动,对于脑血管已有病理改变的患者,很容易脑血管破裂而中风。遇事不怒、心胸开阔,避免过度兴奋与悲伤对防止中风发生很重要。
6.避免感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感冒,人多的地方要少去,减少被传染的概率。
最后,有慢性病的老人外出时要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当出现呼吸困难、肢体麻木等症状时,医院就诊或拨打,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儿二科陈丽供稿,木桃、小雪编辑;部分图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推荐阅读:
1.联手行动:让我们的扶贫更精准
2.医院:青春扶贫?青年文明号送温暖
3.春脚:脚步所到之处,就是煦暖春天
4.新年里:凤凰岭的石头说话啦!
觉得不错,记得点赞哟!↓↓↓
分享是一种快乐,好东西当然要分享
名称:医院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赞赏
长按陕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中医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yy/18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