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伟,医学博士博士后,医院神经内科副教授,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吉林省头痛协会常委,中国NIID协作组成员。主要从事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及神经系统免疫疾病研究,发表相关专业SCI论文10余篇。擅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诊治,对脑血管病实行个体化治疗等。

脑血管病主要指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脑血管病变或血流异常引发的脑功能障碍,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及体征。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血管病在人口死因顺序中居第1,2位,与发达国家相比,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心血管病。也就是说,西方国家以心脏病为主,而我国脑血病更常见。全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呈增加趋势,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疾病的80%左右,发病率极高,是我们主要探讨的疾病。重视病因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多病因共同作用导致的终点事件,明确脑梗死病因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及选择个体化预防方案,因此,应高度重视病因诊断。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炎,口服避孕药物导致血液高凝状态,脑血管淀粉样变性,低灌注,重度贫血等。

脑梗死急性期病死率5%~15%,致残率50%左右,早期干预可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

急性期常规治疗方法

1、溶栓治疗:有严格时间窗;静脉溶栓rt-PA一般4.5小时;尿激酶:6小时;动脉溶栓:6小时;后循环闭塞导致的严重脑梗死因死亡率高而溶栓治疗可能是唯一有效方法,适应症和时间窗可以放宽。

2、抗血小板治疗:不符合溶栓适应症切无禁忌症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对于无禁忌症的非心源性轻型脑梗死,NIHSS3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3周;颅内大动脉硬化性严重狭窄(70%~%99)的非心源性脑梗死,可考虑阿司匹林+氯吡格雷3个月。

3、抗凝治疗:对于TIA频繁发作、心源性卒中及动脉夹层可考虑使用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抗凝治疗,需监测出凝血时间。

4、降纤治疗:适用于高纤维蛋白血症者。其他治疗:神经保护,清除自由基及改善循环。

急性期个体化治疗方法

急性期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他汀类药物稳定粥样斑块极其重要,且在肝肾功允许范围内,尽量强化治疗,剂量加倍。

分水岭脑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是指相邻两条动脉供血区边缘带局限性缺血造成的梗死。

分水岭梗死多由低灌注导致,因此在心功能允许情况前提下,积极补液治疗;分水岭梗死多合并血管狭窄,需给予相应治疗;休克、降压药物过量使用,大汗脱水时,需考虑本病可能。

心源性脑梗死

抗凝治疗1,3,6,12原则:TIA:1当天抗凝;轻卒中(NIHSS8):3天后;中等卒中(8NIHSS15):6天后抗凝;严重卒中(NIHSS16):12天后抗凝;心源性卒中容易合并出血,掌握抗凝原则及时间极其重要,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等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大脑半球或基底节脑干深部小穿支动脉发生病变,导致官腔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多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预防以控制血压为主。

脑淀粉样血管病合并脑梗死

脑淀粉样血管病合并脑梗死:靠近皮层,多发微出血,结合年龄大于65岁,多考虑CAA(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血管淀粉样变性是脑叶出血的常见病因,尤其老年患者。

对于这样的患者合并梗死,如何选择抗栓治疗方案?注意一下几点:多发脑叶微出血,脑血管病一级预防应避免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其他情况包括二级预防和急性期治疗,尽管没有明确指南和专家共识,更多证据显示,抗栓治疗会增加脑出血和痴呆风险,需综合考虑进行合理化抗栓治疗。

总之,脑梗死个体化治疗:不应同病一方,而应做到一人一方,即个体化治疗。患病个体情况千差万别,针对每个具体个体,判断病因和致病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符合个体的治疗方案,个体化治疗方案是疾病根本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资讯,如非特别注明,均来源于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广大网友认真鉴别。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平台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平台不负任何责任。

医院

赞赏

长按







































哪家医院白癜风能治愈
头部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yy/200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