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发布,报告概要刊登于中国循环杂志。数据显示,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万,冠心病万,心力衰竭万,肺原性心脏病万,风湿性心脏病万,先天性心脏病万,高血压2.7亿。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
心脑血管疾病给世界各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压力。我国4年至今,心脑血管病住院总费用也在快速增加,其年均增速远高于GDP增速。这就使得寻找新的早期预警指标显得尤为重要。动脉粥样硬化是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被多国指南一致推荐用于预测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在慢病防治过程中,坚持预防大于治疗!
心血管病死亡率
脑血管病患病率
--Lp-PLA2生化机制--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phospholipaseA2,Lp-PLA2)
也被称为是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由血管内膜中的巨噬细胞、T细胞和肥大细胞分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Lp-PLA2表达上调,并且在易损斑块纤维帽的巨噬细胞中强表达。Lp-PLA2可水解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中的氧化磷脂,生成脂类促炎物质,如溶血卵磷脂和氧化游离脂肪酸,进而产生多种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包括内皮细胞死亡和内皮功能异常,刺激黏附因子和细胞因子的产生。这些物质可通过趋化炎症细胞进一步产生自我强化的循环,生成更多促炎物质。
近年来,由于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对这类疾病的认识也愈加深入,从炎症的角度去认识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大大拓展了这类疾病可能的诊断和治疗途径。
Lp-PLA2在动脉粥样斑块的硬化过程中起到很高的促进作用
--Lp-PLA2指南推荐--
《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无症状成人心血管风险评估指南》建议:可考虑对中等风险的无症状成人进行Lp-PLA2检测以进一步评估心血管事件的风险(Ⅱb)。
《年ACC/AHA心血管危险评估指南》建议:对无症状的一级预防患者,经过危险评估后仍然不能确定是否需要治疗的患者,可考虑采用新标志物评估。
《年AHA/美国卒中协会卒中一级预防指南》建议:检测炎症指标如hs-CRP或Lp-PLA2可以识别卒中高风险患者(Ⅱb/B)。
《欧洲心脏病学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建议:急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复发高风险患者可检测Lp-PLA2以进一步评估复发风险(Ⅱb/B)
--Lp-PLA2推荐检测人群--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指出,以下人群可检测Lp-PLA2水平以预测心血管病事件风险:
无症状高危人群的筛查: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等危险的人群,在传统危险因素评估的基础上,可检测Lp-PLA2以进一步评估未来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已接受他汀治疗且胆固醇水平控制较好的患者,Lp-PLA2水平可提高心血管病事件风险预测价值。
发生急性血栓事件的患者,包括ACS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患者,Lp-PLA2有助于远期风险评估,如与hs-CRP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价值。
--Lp-PLA2结果解读--
Lp-PLA2hasbeenidentifiedasastrongandindependpredictorofCVDeventsandstrokeinpatientswithandwithoutmanifestCAD,aswellasinpatientswithlowLDL-C.CurrentbestevidenceindicatesthatanLp-PLA2levellessthanng/mLisnormal,≥andng/mLisintermediate,and≥ng/mLishigh.Lp-PLA2appearstoactsynergisticallywithCRP(describedabove)suchthatwhenbothareelevated,riskissubstantial.However,whileCRPisamarkerofgeneralinflammation,Lp-PLA2appearstospecificallyindicatevascularinflammationandisnotinfluencedbyobesity.
美国AACE明确指出Lp-PLA2水平:
<ng/ml为正常或低风险;
≥且<ng/ml为中度风险;
≥ng/ml为高度风险
国内小规模研究提示Lp-PLA2水平μg/L为正常,如μg/L提示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总结--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年)》提到力争年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年降低10%,心血管疾病早期排查尤为重要。Lp-PLA2作为一种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复发事件高风险患者的准确风险评估标志物更是符合了当代检验医学的需求。正如《扁鹊见蔡桓公》中所提,疾在腠理不治,等到病入膏肓为时已晚,对于疾病我们应该坚持预防大于治疗。
来源:体外诊断网
点击标题查看
《检验临床面对面》案例征集
检验“视界杯”有奖征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yy/20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