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就是本次直播刘主任给大家带来的精彩分享啦,想要回看的朋友们点击下方的图片边看干货边回看直播~
今天,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处暑之后,秋燥也逐渐出现。处暑节气的显著特征就是空气干燥,人们往往感觉皮肤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冒火,大便干结。所以处暑过后保健都离不开防秋燥。处暑后,最易出现6种病!1.咳嗽燥为秋季的主气,燥过了头就被称为燥邪,最容易伤害的就是喜润恶燥的肺脏。秋天,人体内一般都会有夏季带来的热毒,加上秋燥伤了肺的阴液,就很容易出现口干、口苦、便秘等,还有些人常感冒伴有咳嗽。2.皮肤干痒处暑过后,降水减少,湿度降低,皮肤容易干燥,在早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早晨起床时会觉得嗓子发干,皮肤干燥,即便喝一大杯水,也难以解渴。皮肤干燥就容易发痒,甚至有时挠破皮肤都不解痒。3.心血管病三伏天结束,气候变化之际,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不能忽视。从出伏到秋分正是夏秋的过渡时期,天气慢慢变凉,尤其是北方,早晚凉爽,中午较热,气温波动较大,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摄氏度,易诱发心血管疾病。4.哮喘秋季是部分疾病容易发作或者加重的季节,其中呼吸道疾病首当其冲。很多患者在夏季长时间使用空调,寒气易集聚在人体中,立秋过后,天气转冷,外寒入侵,与人体中的寒气内外夹攻,原有的哮喘就会急性发作。5.鼻炎刚过的夏天雨水大,鼻炎患者增多,而入秋后,昼夜温差大,使得夏天没发作的鼻炎开始蠢蠢欲动。夏秋相交防鼻炎正当时。一是开空调,空调过滤网上的尘螨和其他过敏原搅动起来,进入呼吸道而引起;二是昼夜温差大,使鼻黏膜受损;三是秋季花粉传播广泛,易引发。6.抑郁“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常给人一种凄凉悲伤的感觉。过于悲伤则易伤气,中医称“悲则气消”,日久使人意志消沉,免疫力低下,易产生抑郁,因此,秋季一定要注意情志养生。处暑饮食六大原则
1.少食辛辣多清淡
处暑时节,由于气候渐干燥,很多人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皮肤干燥,即使饮用一大杯水,也难以解渴。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而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少吃点辛辣的食物,多吃一点清淡食物。
2.吃热不吃凉
处暑前后的天气是变化多端的,也许上中午还是高温天气,下午晚上便是寒冷无比。所以在处暑这个节气之中,大家不仅要注意好保暖,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好,切忌不要吃太多冷凉的食物。
因为秋季逐步来临,人们很容易在这个时候患上一些常见的疾病,所以在饮食上,最好能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对身体很有好处。
3.吃酸不吃辣
酸味有润肺收敛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护肺阴。因此,这个时节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
这些食物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尤其是处暑过后,天气开始干燥,会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
4.吃“果”不吃“瓜”
民间有句俗语叫作“秋瓜坏肚”,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因此要适可而止。但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
比如梨可润肺,能够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
5.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在秋天必需要多吃些含有维生素的食物,比方番茄、茄子、土豆等,这些食物能补充人体营养从而避免遭到燥邪的伤害。
同样还需要多摄取些碱性食物,比如苹果、海带以及新鲜蔬菜等,这类食物同时还含有丰富的水分,是秋天里必不可少的食物。
6.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
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除了饮食其他生活保健小妙招
1.早卧早起——舒展肺气中医提倡顺应自然节气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顺应阴精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可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一般来讲,晚上11点前入睡,早晨6点左右起床较为适宜。2.增加子午觉——肝胆排毒保养心脏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子午觉”这一说,“子”是23点到1点,是肝胆排毒最佳时间。“午”指中午11点到13点,是保养心脏最佳额时间。3.起床要慢——舒缓血压处暑后,早晚天气逐渐变凉,起床时尽量不要太猛,而应躺在床上,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部。对于高血压患者,建议起床时遵循“三个半”原则,即醒后平躺半分钟,坐起后保持半分钟,把腿放在床沿坐半分钟,然后再下床活动。4.睡前泡脚——活血解乏秋季感到疲乏的话,可用红花、当归煎水,然后加些热水来泡脚,舒筋活血效果好,入睡前泡一下,能消除疲劳,有助睡眠。短裤背心继续穿——刺激血管出伏后,早晚比较凉快。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如果继续穿短裤、背心之类太清凉的衣服,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凉席还不撤——容易腹泻入秋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只有聚足阳气,才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怕冬天里的寒邪侵袭。我们后背上的督脉有温阳的作用,因此,养护阳气就要让后背暖一暖。睡觉还铺着凉席的,是时候应该撤下来了。否则,受凉还易导致局部酸疼、腹泻等问题。吃生冷食物——损伤脾胃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恣意多吃了,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初秋时节,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喝些热药膳于身体自然很有好处。滋阴补肾几大穴位列缺穴
归经:肺经
取穴方法:
列缺穴位于手腕内侧(大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处。(或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涌泉穴别名:地冲穴。该穴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取穴方法: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水泉穴归经:肺经肾经,取穴方法:在足踝的内侧,先取太溪穴,内踝尖的高点到跟腱之间中点是太溪穴,水泉穴在太溪穴下一寸的位置上。太溪穴归经:少阴肾经
取穴方法:脚内踝后缘的凹陷当中,详见本文图解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照海穴归经:少阴肾经取穴方法:正坐垂足或仰卧位,照海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另外还有更多关于处暑节气养生的知识重点以及直播中刘主任给大家重点回答的问题,大家还有不明白的可以反复观看今天刘主任的直播哦~今天的知识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祝大家都能健健康康活到岁!!!以上干货内容大家可以打开有任何问题可以去我们的社群提问哦~
—《END》—点击名片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yy/24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