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末,真真是秋高气爽

太阳大大方方,体感温度也颇为舒适

本周好天气还会延续几天

不过接下来,马上有大风+降雨,

冷空气又要来了!

本周冷空气又来

最高温仅17℃

昨天,杭州的最低气温10.7℃,也是入秋以来的新低。

这段时间,白天气温可观,基本在20℃上下,但到夜里,由于天空中的云不多,大地少了层“被子”,气温降得快,昼夜温差随之拉大,早晚和中午像两个季节。这样的天气不仅容易遭到感冒的侵袭,也容易中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招。大家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摄影/张圣东

接下来几天杭州还是晴到多云天气为主。预计好天气会持续到27日(周二)。

28日(周三),偏东风带来水汽,天气开始转阴了,到夜里转为东南风,水汽条件更加有利于降雨,预计28日夜里转小雨。

29日(周四)冷暖气流交汇,还有降雨。

29日(周四)这波冷空气到来,最高气温预计只有17℃

昼夜温差较大,早晚气温较低,请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秋季高发,这种疾病死亡率比癌症还高

之前说,秋季不仅易遭感冒侵袭,也容易中了心脑血管疾病到招。

就在上周,义乌40多岁的李先生,刚出门准备送孩子上学,突然因为急性脑梗,被紧急送医。

当天早上7点多,李先生在门口低头找鞋子,突然眼前一黑倒地。嘴上说着没事的他,一两分钟后就出现肢体乏力,嘴角歪斜。家人将他紧急送医。

医生经检查考虑李先生是急性脑梗死,到达急诊的第9分钟,就立即予以急诊静脉溶栓治疗,之后进行取栓手术。当天上午,李先生恢复正常。真是凶险。

其实,心脑血管疾病,也就是我们平时常常听说的脑卒中和心血管病,是一种致残和致死率都很高的疾病。秋季高发,且在这个季节中的发病率占全年发病率的50%以上,比癌症还可怕。

其中,脑卒中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致残和致死性疾病之一。

在我国,脑卒中已经超过恶性肿瘤,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且死亡率是欧美国家的4~5倍、日本的3.5倍。

哪些机体信号提示心脑血管疾病?

脑卒中的信号

突然感到脸部发麻、上下肢或单侧肢体活动不利或麻木;

突然出现口齿不清、甚至不能说话;

精神萎靡或意识短暂丧失;

眼睛视物模糊,甚至一过性眼前发黑;

突发头晕,伴或不伴视物旋转,无法站立行走或行走不稳;

突然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二便失禁。

心血管病的信号

胸闷胸痛,通常与劳累、气温急剧变化等相关,休息后可有一定缓解;

消化不良;

下颌骨疼痛,伴或不伴有一侧或双侧颈部疼痛;

前臂或肩膀疼痛;

呼吸急促;

稍有活动即感到疲劳;

肢体肿胀,尤其是双足肿胀。

及早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征兆,可以帮助我们尽早就医、及时治疗。

几种人群和行为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患者、烟酒过度者、作息无规律者、肥胖人群、糖尿病人群、情绪易失控者。

而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行为不外乎几种:饮食不节、缺乏运动、焦虑紧张、劳累过度、忽视寒冷。

#入秋后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一、合理膳食

秋冬季老年人的膳食中要保证足够的蔬菜水果、适量的坚果及鱼类。以增加维生素、膳食纤维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维生素在脂质代谢以及防止心血管老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大便通畅,抑制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

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血液胆固醇,软化血管,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脂质沉积及改善纤溶的功能;

二、适当进补

很多人都有秋冬进补的习惯,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秋冬季节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材,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山药、萝卜、莲藕、芡实、枸杞子、枇杷等柔润清补食物,以益胃生津。

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三、适度运动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秋冬季季节要适当运动,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

一定的运动可以锻炼心肺功能,促进心血管的健康,但运动量过大则会加重心脏负担。最适合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就是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做操、游泳等,强度中等。

锻炼身体时机也要适宜,不能过早,尽量控制在10点以后,早晨气温比较低,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的痉挛;另一方面,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也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四、心态平和

异常的情绪波动是心脑血管发病的诱因,尤其是脾气急躁易发怒,会让血管收缩,血压急剧升高,最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秋冬季是季节性忧郁的高发期,而抑郁症也被认为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

因此,老年人要保持心情愉悦,多参加社交活动。也可选择九九重阳登高观景之习俗,登高远眺,平和心境。

五、警惕信号

大家熟知的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高体重都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尤其以前三个因素最为凶险。

要增加对血压、血糖、血脂及体重的监测管理,家中也可以备简易心电检测仪等工具。

平时一些应急的药物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应该随身备着,当有需要时可以救急,医院就诊。

来源:杭州日报(整理钟玮)综合杭州天气、杭州发布、科普中国、浙江大健康

编辑钟玮

杭州日报诚意出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yy/258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