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男性,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7个月前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就诊外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房颤”,行前降支介入治疗,于前降支植入支架一枚,术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利伐沙班等药物”。1个月前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施人员及交通管制,医院开药,就到村诊所开药,因诊所无利伐沙班,停用该药。1天前患者再发胸痛,伴气促,约半小时后缓解。6小时前患者突发左侧肢体无力,瘫倒在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予以溶栓治疗,期间发现肌钙蛋白I明显升高(7.8ng/ml),遂转诊我院。该患者停用利伐沙班后出现急性脑梗死,考虑心源性栓塞(心房血栓脱落)可能性大。类似这样因停药引起心梗或者脑梗,最近已经发生了好几个。除了利伐沙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都是冠心病患者要长期服用的药物,未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可能导致心梗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新冠肺炎期间,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慢性心血管病的患者,与普通人群相比,有什么特别注意的地方吗?
慢性心血管病患者属于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原因如下:
第一、慢性心脏病患者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抵抗力差。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多为老年人,本身心肺功能就存在障碍,代偿功能差,与普通人群相比更易感染。
第二、慢性心脏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重症比例更高,死亡风险更大。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慢性病患者预防临时指南》,与普通人群相比,慢性病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以后,病情进展相对更快,严重程度更高,死亡风险更大。
那么,防疫期间,慢性心血管病患者该怎么做呢?
规范用药,不随意停药。慢性心血管病患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如果病情稳定,就不需要调整药物,规律服药即可。在疫情期间,不能随意停用原有的心血管药物,要坚持个体化的治疗,严格按医嘱使用。由于管制原因,建议通过正规电商等渠道购买药物,减少出门次数。
均衡膳食,戒烟戒酒。饮食方面需注意控制主食总量,适当摄入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肉、鱼肉等,保证膳食纤维、蔬菜、水果的摄入。每顿饭吃到八分饱就可以了,不要吃得过撑。减少盐的摄入量,每天最好在6克之内。由于防疫期间活动受限,病人宅在家里缺乏运动,容易出现进食过多,甚至还有可能因为无聊,开始抽烟、喝酒,这些不良习惯容易诱发急性心血管事件,一定要避免。
适量运动。疫情期间可以选择在家中散步、耍太极、做保健操等有氧运动,疫情过后推荐游泳、跳舞、散步或者慢跑等。
做好监测。监测血压、心率、体重,并做好记录。根据记录情况,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必要时就医。如果是心衰患者,体重持续快速地增长(3天超过2kg)是心衰恶化的表现,要及时调整利尿剂的用量,必要时就医。
网络就医。在疫情未完全控制的情况下,医院是交叉感染的高危场所。如果居家期间有需要就医,可考虑先通过网络医疗服务进行咨询,医院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zl/21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