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王梓豪

什么是脑梗塞?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冬季为什么更容易发生脑梗?

冬季导致脑梗塞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寒冷,尤其是老年人对环境温度的耐受性差,在遇到寒冷刺激时,肾上腺分泌活动会增加,促使血液循环加快以抵御寒冷。但是同时,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增多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过高的血压会引起脑出血,加速的血流有使动脉粥样斑块脱落堵塞脑血管的危险。

其次,人在夜间入睡后,迷走神经兴奋,血压较白天偏低,血流缓慢;夜间长时间处于睡眠状态,水分摄入较少,血黏度较高。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易导致脑部血供减少,甚至中断,发生脑梗死。

脑梗有哪些早期征兆?

1、短暂性视力障碍

家人突发视力模糊或者视野缺损,但在短时间内可自行缓解,这是脑梗塞的前兆之一,要警惕脑梗塞的发生。

2、躯体感觉与运动异常

有些老年人表现出走路不稳,经常跌撞的脑梗早期症状,很容易被患者及家人忽视。原因不明的晕倒或跌倒,持续24小时以内,如果经常发生警惕缺血性脑梗塞。

3、脑缺血头晕、肢体麻木

脑缺血头晕、肢体麻木是脑缺血的常见症状,发作时与体位、转颈、伸屈有关,历时5—20分钟,部分患者在数年内易发生完全性脑梗死或脑功能障碍。

4、脾气突然暴躁、语言及精神改变

脾气突然暴躁、语言及精神改变也属于脑梗塞的前兆之一。表现为发音困难、写字困难及个性的改变,脾气好者变为急躁多言、烦躁不安,脾气火爆者可变成沉默寡言。

5、困倦与嗜睡经常打哈欠

警惕脑缺氧,八成人在脑梗塞发作5至10天前,会频打哈欠,不可忽略这个重要信号。脑梗塞前兆除了上述这些,还包括头痛、口角歪斜、剃须刀落地现象等,只有了解脑梗塞前兆,才能提前做好防治,扭转疾病的自然进程。

6、血压异常

当患上脑血管堵塞的时候,则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的前兆,而如果血压降低的话,则是脑血栓的前兆。

7、突发剧烈头痛

任何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伴有抽搐发作;有头部外伤史;伴有昏迷、嗜睡;头痛的性质、部位、分布等发生了突然的变化;因咳嗽用力而加重的头痛;疼痛剧烈,可在夜间痛醒。

如有上述脑血管堵塞的前兆情况之一,

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7大预防措施

防寒保暖

冬季寒冷,首先要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当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衣。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遇冷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

坚持体育锻炼

坚持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耐寒能力。例如,可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做气功等。关于冬季清晨的体育锻炼,要注意以下六不宜:

向上滑动阅览

1、不宜“早”:

冬季晨练时间不宜过早,

可在太阳初升后外出锻炼;

2、不宜“空”:

冬季晨练不宜空腹锻炼,

可在锻炼前喝点热饮;

3、不宜“露”:

不要露在寒风中,

更不要脱衣服露出身体,

以免着凉;

4、不宜“激”:

冬季锻炼不宜激烈,

要循序渐进;

5、不宜“急”:

不要急于运动,

锻炼前要先做热身活动;

6、不宜“猛”:

锻炼动作不要过猛,

如猛蹲、猛回头等,

容易使大脑供血不足。

定期检查

经常体检可预防各类并发症并及早治疗。在冬季易患流感、鼻炎、咽喉炎、扁桃体炎、气管炎等,应注意预防和积极治疗,并应经常测量血压,有条件者,还应定期进行血脂、血糖、心电图、脑血流图等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谨遵医嘱

医生建议服药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坚持遵医嘱服药,保持血压稳定。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时不可随意停药,特别是服氯压定、心得安、甲基多巴等降压药的人群更应注意。

据报道,如果突然停药,5%左右的病人可在40小时左右,出现血压大幅度反跳。因此,高血压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用相当长时间的维持量,使血压保持在较理想的水平。

保持大小便通畅

当原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大便秘结或前列腺肥大,排便过度用力,会增加心肌耗氧量,极易引发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所以,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多吃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并适当进食粗粮以通畅大便;前列腺肥大患者应及时治疗,保持小便畅通,谨防急性心肌梗死。

控制情绪

极度愤怒或紧张都可诱发脑卒中,因此,高血压病患者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

清淡饮食

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要遵循低油、低盐、低糖的饮食清淡原则。

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长时间下棋或者打麻将,以避免久坐;

·要适量运动,戒烟戒酒;

·按时休息,不要经常熬夜,谨防过度疲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zl/215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