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多在60岁以后发病。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患病后TA会这样

1.静止性震颤:

手指如同数钱和搓药丸,幅度不定,多以粗大的震颤动作为主,震颤会逐渐蔓延到四肢,肌肉僵直。

2.动作迟缓:

面具脸,可伴有不眨眼、双眼凝视;写出的字小而弯曲,难以辨读;

自主运动如行走时上肢的摆动、起床、翻身等日常活动减慢;

异常步态,走路摇晃小碎步,缺少正常行走时伴随的手臂前后摆动,转弯时常出现不稳,停止行走时出现困难。

3.情绪低落

抑郁、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便秘等,均是帕金森病的预警指标。

帕金森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的“第三杀手”,而且每年新发病例近十万人。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中国年的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万。目前,帕金森患者正趋于年轻化,特别是中青年型帕金森病患者(40岁以下发病)也是与日俱增。

由于帕金森病的症状常被误认为是人老后的正常现象,加上与很多疾病临床症状相似,造成了就诊不及时、误诊率高、治疗率低的现状。

帕金森病不可根治,切勿轻信虚假广告宣传。早期发现,科学诊断,根据年龄症状类型、严重程度等选择药物及时治疗,才是康复关键。

帕金森五大早期信号

1.嗅觉减退

约九成帕金森病患者有嗅觉下降的症状家人需仔细观察,不要以为这是老人的正常生理现象而忽视。

2.认知功能障碍

如叫不出熟人的名字、想不起原来熟识的汉字等。

3.睡眠障碍

失眠是帕金森病患者最主要的早期症状可分为睡眠间断和入睡困难两类。睡眠间断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还可能出现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如做噩梦、大喊大叫、拳打脚踢等。

4.便秘

研究显示,很多帕金森病患者早在确诊前10~15年就有便秘的症状。

5.出现幻觉

比如夜间喊叫说话,不自觉地伸胳膊伸腿等。

这些误区

你有吗?

误区一帕金森病=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的学名是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症状是智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特别是对近期事情的记忆,总爱忘事,不过年轻时的事情却可能会记得很清楚,没有明显的躯体症状。

而帕金森患者手脚颤抖、僵硬、行动迟缓等躯体方面症状较明显,记忆力一般是不会受什么影响的。

误区二帕金森病=手抖

老年人手抖的原因,最多见的是老年性震颤,也叫“特发性震颤”,其次才是帕金森。特发性震颤只有抖动这一个症状,而且不是一直在抖,是在做动作(比如端杯子,伸筷子夹菜)的时候才会抖,安静不动的时候不会抖。

而且帕金森病人的抖是在安静的时候较明显,做动作的时候反而不明显。

误区三得了帕金森病=寿命缩短

帕金森病本身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一般不会影响寿命,但由于存在运动和协调障碍,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现跌倒等意外,以及肺炎、骨折、泌尿系统感染、窒息等严重并发症,这些都可能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

帕金森病能预防吗?

1.防治脑动脉硬化是预防帕金森病的根本措施,要认真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2.发现老年人有上肢震颤、手抖、动作迟缓等先期征兆时,医院就诊。

3.多做主动运动。运动可以防止和推迟关节强直和肢体挛缩。加强体育运动及脑力活动。可多做打太极拳、弹钢琴、散步、打麻将等慢运动,每日一至两次。听听音乐、背下唐诗宋词,也能让老人多动动脑筋;

5.吃东西要以清淡为主,搭配绿色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烟酒以减轻便秘,克服情绪激动、紧张,保持愉快的心境。

家人患病后要注意什么?

穿着:为其选择容易穿脱的衣服,尽量选不用系鞋带的鞋子。

进餐:不催患者快吃快喝;在患者的碗或盘子下放一块橡皮垫防滑。适当体育活动及功能康复训练。

预防便秘:鼓励患者增加身体活动饮足够的水,多吃蔬菜。定时练习腹式呼吸,以促进肠蠕动。

精神支持:在精神上鼓励和支持患者,让患者感到家庭的温暖。

患者饮食要注意什么?

食物多样,愉快进餐

一天的饮食中食物应多种多样,包含谷类、蔬菜瓜果类、奶类或豆类、肉类等。

多吃谷类和蔬菜瓜果

经常适量吃奶类和豆类

为避免影响白天的用药效果,建议喝牛奶安排在晚上睡前。

限量吃肉,尽量不吃肥肉、动物内脏

蛋白质、过高脂肪都会影响左旋多巴的疗效,需限制摄人。

提前或者餐后1小时服药

每天喝6至8杯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zl/235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