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
帕金森是
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有数据显示
中国帕金森病患者超万
而提起帕金森
不少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手抖”
那么经常手抖就是帕金森病?
今天一起了解真相,不用“帕”!
为什么会得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的病因相对复杂
目前认为与环境
遗传、神经系统老化等因素有关
根据现有的研究,其中少数帕金森病人与遗传基因有关,绝大多数帕金森病跟老龄及环境因素相关。
专家学者们认为环境中的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损伤了大脑的神经元是诱发帕金森的病因之一。另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也可导致帕金森病发病。
而帕金森病的发生是由于大脑分泌和储存多巴胺神经细胞显著减少。多巴胺是一种可以使人感到愉悦、有活力的物质,该种物质缺乏自然使人情绪低落、动作减少迟缓。
帕金森病人有哪些表现?
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现
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
??????
??运动症状:可总结为“抖、僵、慢”三个字。
抖即“静止性震颤”,是指手、胳膊、小腿等部位不由自主地抖动。早期常从一侧上肢远端开始,表现为手指像在搓丸子或数钞票一样运动,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肢体,晚期可波及下颌、唇、舌以及头部。肢体静止时明显,活动时颤抖减轻或停止。
僵即“肌肉僵直”,是指肌肉变得紧绷,活动时感到僵硬、沉重、不灵活。面部肌肉运动减少,眨眼减少,表情呆板,像是戴了一副面具,医学上称为“面具脸”。
慢即“运动迟缓”,日常生活中穿衣、刷牙、洗脸等动作变慢,写字困难,笔迹弯曲,越写越小,医学上称为“小写症”。行走时起步困难,一旦迈步,身体前倾,重心前移,步伐小而越走越快,不能及时止步,即“慌张步态”。
??非运动症状:主要包括嗅觉减退、失眠、便秘以及认知障碍、抑郁、幻觉等。
年轻人怎么也会得帕金森病?
基因在帕金森病的发生中
也起到重要作用
据统计
大约5%~10%的病人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
如果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帕金森病
一般而言他的发病年龄通常小于40岁
甚至发生在青少年期
因此也称为
早发性帕金森病或青少年帕金森病
帕金森自测,一起来测测
下面这套国际上常用的自测题
能帮助早期发现帕金森,争取治疗时机
(以下每个问题,如果答案为“是”,计1分,“不是”计0分。)
??????
1.你从椅子上起立有困难吗?
2.你写的字是不是比以前小了?
3.有没有人说你的声音比以前小了?
4.你走路容易跌倒吗?
5.你的脚是不是有时突然像粘在地上一样抬不起来?
6.你的表情是不是没以前那么丰富?
7.你的胳膊或者腿颤抖吗?
8.你自己系扣子困难吗?
9.你走路时是不是脚拖着地走小步?
如果
总分超过3分,建议立即就诊
通过相关检查明确是否为帕金森
并遵医嘱治疗
来源:稿定设计
那么怀疑得了帕金森病
去什么科室就诊?
帕金森病诊断困难,很多人认为动作慢是年纪大了引起的,有的病人因为头昏、肢体无力误诊为“脑梗塞”,还有的病人因为肢体疼痛在疼痛科等科室反复就诊。
如果有上述症状,医院神经内科或帕金森病专病门诊就诊,需要完善查体、抽血、头颅磁共振、电生理、甚至颅脑PET-CT等一系列检查明确诊断。
帕金森病的常见认识误区
??????
误区之一:手抖就是帕金森?错!有些疾病不是帕金森病,但同样有颤抖的表现,如:老年性震颤、帕金森综合征(多由感染、药物、中毒、外伤、脑血管病等引起)等,这些疾病在治疗上与帕金森的差别较大。因此,出现颤抖症状后应及时就医,由神经内科医生进行诊断鉴别。误区之二:保健品能根治帕金森病?错!帕金森病并不能根治,偏信保健品会延误治疗。中药也只是可以辅助治疗帕金森病。误区之三:帕金森病=老年痴呆?错!老年痴呆的主要症状是智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帕金森病患者的智力和记忆力早期都是正常的,主要症状是肢体僵硬、手抖、运动迟缓等。误区之四:得了帕金森病会缩短寿命?错!帕金森病本身不会缩短人的寿命。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命的元凶多是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如:感染、压疮等。误区之五:吃药比手术管用?错!不少患者惧怕手术治疗帕金森病,因而可能错过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帕金森病遵医嘱积极治疗,会取得不错的疗效。预防老人痴呆和帕金森病
从年轻的时候就可以开始
??????
预防帕金森病这样做!
1.运动方面,老年人可多做打太极拳、气功、弹钢琴、散步、打麻将等慢运动,每日一至两次,适可而止。此外,听听音乐、背背单词和唐诗宋词,也能让老人多动动脑筋。切忌长期在家窝着看电视、看手机。
2.饮食方面十分重要。吃东西要以清谈为主,搭配绿色饮食。女性要多摄入豆制品,如豆浆、豆奶等,少吃高脂肪的食物。
3.生活一定要有规律,正常作息,一定要保证充足合理的睡眠。此外,还可以适当进行一些中药、针灸预防。
虽然帕金森病无法治愈
但事实上,帕金森病不是致命疾病
合理治疗后一般不会影响寿命
在世界帕金森日
不“帕”,我会握住你颤抖的手
本期封面:来源:健康江苏、黑龙江省卫健委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
编辑:健康教育与传媒科
(资料来源网络,且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zl/25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