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是由于给心肌供应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变窄或闭塞,心肌供血不足造成的。临床上可分为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纤维化和心性猝死。
脑血管病是在脑动脉硬化基础上,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俗称为脑中风,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呈现年轻化,加班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上班族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压力过大导致精神紧张,人体失调,新陈代谢发生紊乱,易造成动脉硬化,引起冠心病和脑血栓。肥胖者营养过剩,胆固醇含量增高。中老年人有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记忆力衰退、四肢麻木、听力和视力下降等症状可能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45%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有哪些?
危害一:高血压
高血压不仅会导致头晕、心悸、眼花等不适,还会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可出现心肌大面积梗死、心脏功能衰竭、中风偏瘫、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危害二:冠心病
冠心病一旦急性发作,可致猝死:心律不齐,心率过快或过慢、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功能不全、突发心脏骤停而死。心血管疾病如果发生在心脏中,便是大家熟悉的冠心病、心绞痛。随着动脉硬化的加深,血管壁会进一步硬化,血管壁上的垃圾也会逐渐增加,加上此时体内的血液比较粘稠,这样,在一定条件下,就有可能会造成血管里的一段被堵死,血液不能正常通过,成为血栓。发生在脑血管里,叫脑血栓;发生在心脏里,叫心肌梗塞。心肌梗塞会造成心肌坏死,坏死的心肌将永久丧失其功能,无法再生。
危害三:中风(脑血管疾病)
中风危害更严重,可造成以下不良后果:口眼歪斜、说话不畅;身体活动受限、走路不稳;瘫痪在床、大小便失控;严重时导致死亡。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病症特点,即使暂时摆脱了死亡的危险,治疗后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度残疾;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在人类疾病中,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率高达89%,脑中风病人康复后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
因此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最好的应对之法是预防,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起点就是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可在疾病发生前预测患病风险,以便有针对性的改善外部环境,避免疾病的发生,真正做到“早检测、早知道、早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与基因的关系
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基因主要来源于血压调控、脂质代谢、叶酸代谢和免疫炎症。研究表明,与冠心病发病相关的代谢通路主要包括脂质代谢系统、叶酸代谢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舒张血管的因子的释放调节系统,其中遗传因素对上述代谢通路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THFR基因编码的蛋白是叶酸代谢中的关键酶之一,可使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为甲基四氢叶酸,并进一步参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甲基化过程。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相关的代谢通路主要包括脂质代谢系统、叶酸代谢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心肌梗塞也是一种多种基因遗传性疾病,其发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大量吸烟、饮酒、过度劳累、情绪、遗传、肥胖等。有研究表明,有心肌梗塞家族史的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是没有家族史者的1.9倍。总而言之,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是由多个相关基因突变的共同作用引起的。这是一种内因(基因)和外因(环境、饮食等)共同作用导致疾病的过程。因此,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有效地评估受检者患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遗传风险,根据风险等级的高低,为其提供个性化的预防建议。
为什么要做心脑血管疾病基因检测?
1.基因检测可以了解自身遗传背景,检测自身是否携带某种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易感基因;
2.基因检测可以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基因检测可以改善不良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
4.基因检测可以做到心血管疾病的早知道、早预防、早治疗、主动把握健康。
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愿“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健康变老”不再成为奢望。润孚基因,与您携手,共同创建健康的生活方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zz/21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