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逐渐成为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立冬过后,天气渐冷,加之每天温差很大,脑血管疾病进入了发病高峰期。
脑血管病的类型
脑血管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包括脑血管阻塞造成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和脑血管破裂造成的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表现为病人突然意识丧失、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言语困难、头痛、头昏等。
脑血管病发生原因脑血管病发生主要原因与高血压和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动脉粥样硬化,顾名思义,就是动脉内壁上附着了外观像稠粥一样的硬块,在年轻的时候血管壁非常光滑,但是以后因为内皮的损伤,血管内的脂质沉积到内皮下,长久可导致了动脉斑块的形成。这个斑块就越长越大,使血管狭窄。如某种原因使斑块破,血中的血小板就要凝集,就会堵塞血管。堵住在脑血管,就会发生脑卒中、半身不遂、偏瘫了,发生在心脏上就产生心肌梗死。有时比较小的斑块脱落堵塞脑血管,但是又被冲开了,临床上病人可表现突然半身麻了、半身没劲了,但是几秒钟完全好了,这种情况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它往往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或者危险因素。有的人不在乎,不看病,但是连续犯几次就会出现大的完全的血栓。
另一方面,脑内动脉壁结构较脑外血管壁薄弱,长期高血压会使脑细小动脉破坏,血管弹性降低,血压骤然升高时血管易破裂。
为什么冬季易发?1、高血压或脑动脉硬化患者血管比较脆弱,弹性降低。冬季气温变化大,血压波动增大,血压突然升高易导致高血压或脑动脉硬化患者发生脑出血。
2、冬季气温逐渐降低,人体新陈代谢缓慢,且空气干燥,使血液黏稠度增加。
3、天气骤冷,可诱发心脑血管骤然收缩,易导致血管阻塞。
如何做好脑血管病预防
1、避免血压波动较大
积极控制血压,血压波动较大的高血压患者尽量服用长效降压药物,老年患者可能需要2种以上降压药联合应用才能控制血压。老年人调整心态,保持心情愉快。
2、注意保暖适当运动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冬天里老人们除了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外,起夜时更应注意保暖。老年人运动量不宜过大,量力而行,可进行快走、慢跑、伸展运动等适当运动。每日晨练应安排在太阳出来后,这时气温会有所上升,从而避免因冷空气刺激使血管骤缩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3、减低血液黏稠度
冬季是一年中比较干燥的季节,再加上冬季供暖,房间内空气湿度不够,限制饮水会使血液中的水分更显不足,增加卒中发生机会。此外,夜间人体血流缓慢,所以,老年人晚上不宜过分限水,睡前可喝一杯温开水。
4、合理饮食
冬季餐桌上各种肉类食品明显增多,比如涮锅、烤肉等,很容易造成血脂在短时间内增加,血液的黏稠度随之增加,可诱发急性脑梗死,故应少选用肥牛、肥羊、肥肠等,可多选择鱼类等海产品,平衡膳食。
百癜风北京中科白癜风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hl/10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