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血管病的病因
1.血管壁病变是大多数脑血管病发生的基础,主要原因有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性细小动脉硬化,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变小,甚至完全闭塞,或易于破裂。
2.动脉栓塞来自心脏、大动脉或其他器官的不溶于血液中的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造成脑血管阻塞。
3.动脉炎包括感染性如风湿、结核、梅毒、寄生虫等动脉炎,非感染性的结缔组织病性脉管炎、巨细胞动脉炎。
4.发育异常如先天性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
5.血管损失颅脑损伤、手术等直接损伤。
6.心脏病除瓣膜病变易发生心源性栓子外,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也可影响脑血液循环,导致脑卒中。
7.血液病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如白血病、严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血黏度异常、凝血机制异常等。
8.代谢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可促进或造成动脉硬化等血管损伤。
9.药物反应过敏、中毒,伴发血管改变。
二、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危险因素和不可干预危险因素两大类,如能对一些确定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地干预,则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可干预危险因素是急性脑血管病预防的主要针对目标。
(一)不可干预危险因素
1.年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尤其是55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加,每增加10岁,卒中发生率约增加1倍,因此55岁以上的人群脑卒中是应重点防治的疾病。
2.性别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男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3.遗传因素近代遗传学研究多数认为脑血管病属多基因遗传,其遗传度受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大。家庭中有直系亲属为本病患者或死于该病者,发生脑血管病的几率和危险性显著高于无家族史者。
(二)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脑卒中的发病率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高都呈正相关,研究表明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mmHg,舒张压<90mmHg)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2.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导致卒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使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显著增加,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有资料显示,其脑卒中风险增加3~4倍。对其进行有效地治疗可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3.其他心脏病已证实伴有心脏病可增加脑卒中的危险性,如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如二尖瓣脱垂、人工瓣膜)、扩张型心肌病、先心病(如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心脏黏液等均增加栓塞性卒中的发生率。据估计,缺血性卒中约有20%是心源性栓塞,高达40%的隐源性卒中与潜在的心脏栓子来源有关。
4.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不是出血性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使缺血性卒中的患病风险增加2倍。脑血管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病情控制程度有关,应重视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美国TIA防治指南建议:空腹血糖应小于7mmol/L,必要时通过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5.高脂血症研究证实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心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应用他汀类药降脂药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国际上公认的异常血脂治疗标准强调:应根据患者有无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而制订相应分级诊断及治疗标准;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有冠心病均应被列为积极治疗的对象;降低LDL为治疗的首要目标,LDL-C<2.58mmol/L(mg/dl)为二级预防治疗的目标值。
6.吸烟经常吸烟是一个公认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影响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统,如加速血管硬化、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促使血小板聚集、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等。长期被动吸烟也可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吸烟可增加缺血性卒中风险约2倍,增加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2~4倍。
7.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狭窄程度超过70%的患者,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为3%~4%。
8.肥胖认为男性腹部肥胖和女性BMI增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肥胖特别是腹部肥胖患者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有关,研究表明肥胖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度为2.2。我国成年人体重指数BMI(kg/m2)≥28为肥胖。
9.饮酒人群研究证据显示,酒精摄入量与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目前仍有争议。长期大量饮酒和急性酒精中毒是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酒精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卒中增加,包括血压升高、导致高凝状态、心律失常、降低脑血流量等。
(三)潜在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经多数研究证实,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有关,认为HCY可能是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5~15μmmol,≥16μmmol/L可定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但随机对照实验证明,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不能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其他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目前关于同型半胱氨酸和脑卒中关系的前瞻性研究资料不多,仍需进一步研究确证。
2.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的特征为高血压、高血糖、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伴或不伴糖耐量异常)及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是其主要的病理基础。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腹型肥胖(腰围)男性>cm、女性>88cm;甘油三酯≥1.70mmol/L(mg/dl);高密度脂蛋白男性<40mg/dl、女性<50mg/L;血压≥/≥85mmHg;空腹血糖≥6.0mmol/L(mg/dl)。具有以上三个危险因素者,即可作出代谢综合征的诊断。
3.缺乏体育锻炼有规律的体力或体育活动可降低心脑血管病风险。适当的体育活动可改善心脏功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通过降低高血压、控制血糖和降低体重等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来介导其保护作用。
4.饮食营养素摄入不合理中国人饮食中脂肪摄入量增长较快,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易发生脑卒中和冠心病。食物的种类单调也是造成营养素摄入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北方人的食盐摄入量高,可使血压升高,促进动脉硬化形成。
5.睡眠呼吸暂停有研究认为,睡眠呼吸暂停可增加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风险。
6.口服避孕药关于口服避孕药是否增加脑血管病发生目前尚未定论,比较倾向的是对35岁以上,有高血压、吸烟、偏头痛或以前有血栓事件的的女性,口服避孕药有可能增加脑血管病的危险性,不推荐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
7.促凝危险因素目前认为与脑卒中密切相关的主要促凝危险因素包括凝血因子Ⅶ、纤维蛋白原升高及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等,但与脑卒中的确切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长按下面白癜风的治疗方法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hl/10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