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性心脏病,你绝对不能忽略!
纽约有一位56岁的丹尼斯,他一点也不知道自己有心脏病发作的危险,照样过着他自己所描绘的所谓放荡的生活:抽烟(12岁就开始了)、喝酒(喝得很多)、饮食中含有大量的高饱和脂肪而且不经常运动。他身高1.89米,体重千克(远远超重)。更要命的是,他有心脏病的家族史:他母亲6个兄弟中的5人,他们的2个儿子都在不到60岁时死于与心脏有关的疾病。这些他都知道,但他仍不认为自己有得心脏病的危险。他说,除了通常在半夜里偶然有呼吸短促外,他没有任何症状。直到有一天他浏览某网站时,有一个互动的工具算出他将在68岁时死亡,这才引起他的注意。于是,他30年来第一次去看医生,几次检查下来发现,他的两根动脉有阻塞。他装了两个支架,以打开他阻塞的动脉,并配合药物(包括降低其粘稠度药物)的治疗,更重要的是,他彻底改变了生活方式。
一位自幼饱读诗书的老者,就饮食营养而言,格外推崇孔夫子的“食不厌精”。精米白面、鸡鱼肉蛋奶,天天变着花样吃,就是不爱吃蔬菜。年轻力壮时,他倒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年近花甲后,毛病开始找上他:头晕头痛,眼花无力。一检查,血压超过正常值,血脂超标。医生告诉他在服药治疗的同时,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并特别推荐了芹菜、茭白、毛笋等,但他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吃蔬菜如同吃草,哪有吃肉尤其是肥肉那么爽?!
62岁那年,他戴上了冠心病的帽子。这么一来,老人不得不对自己的饮食习惯来个反思。经一位当医生的老友建议,他去看营养咨询门诊。营养师细心询问他的病史和饮食习惯后,给他开了营养处方,一是要求他改变现有的饮食习惯,杜绝肉鱼蛋奶,主食中适当增加些粗粮,尽量多吃些蔬菜和水果,最好能保证每天蔬菜~克,水果~克。二是考虑到他吃蔬菜水果的习惯还得慢慢培养,加上年龄大了,牙齿咀嚼功能较差,消化吸收功能较弱,于是给他开了一种口服药,一天一次,每次一包。这种药味道挺香,有些像炒焦的面粉。老人也不敢马虎,他认真按医生的要求办。医院复查,情况有所好转。老人的血脂有所下降,其中胆固醇降低最明显,自我感觉也好多了。
其实,营养师给老人开的药很普通,是富含膳食纤维的药物,其主要原料是大豆的外壳、麦麸、米糠,另加些微量营养素及调味成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膳食纤维不为人们所重视。
近代研究发现:膳食纤维具有防治多种疾病的功能,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胆石症、便秘、肠激惹综合征、憩室病、结肠癌、龋齿和牙周病、痔等,有“第七类营养素”之称。其实,膳食纤维与淀粉、糊精一样,同属于复合多糖类,都是由葡萄糖构成的,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消化膳食纤维的功能逐步减退,而草食动物如牛、马、羊等仍然保持消化膳食纤维的功能。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均提示:心脑血管疾病是发达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人群的第一大杀手。调查同时证实: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关系密切。多吃膳食纤维,可以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同时,膳食纤维还与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相关。
膳食纤维包括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树胶等,它又分为不溶性和可溶性。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在大肠内被细菌发酵降解,生成短链脂肪酸。这些短链脂肪酸可防止结肠癌发生,刺激肠细胞对水钠吸收,减少内毒素引起的腹泻,并有营养结肠细胞的作用。不溶性食物纤维可增加粪便体积,对维持大肠正常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WHO建议摄入膳食纤维的总量为每天27~40克,在食物选择上应考虑到蔬菜、水果、谷类、豆类的消费量,这是获得膳食纤维的首选方案。含食物纤维高的蔬菜很多,包括所有叶菜类、草头、豆苗、黑木耳、蘑菇、黄瓜、番茄、莴笋、海带,以及魔芋、洋粉(琼脂)制品等;水果以香蕉、苹果、草莓等含量较高。而使用含膳食纤维的制剂,主要用于年老体衰、消化吸收功能不好者。值得说明的是,孔夫子提出的“食不厌精”,在当时的条件是对的,因为几千年前人们得到的是以粗粮蔬菜为主,但在现代则不合适了。在吃得越来越精的今天,我们的主食中应适当增加“粗”的食物,如燕麦、大麦、荞麦、粟米、玉米、高粱等。
现代营养学迅猛发展,给膳食纤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舞台。如果每个人都能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规定,每天吃克左右的蔬菜水果,就能获得足够的膳食纤维。自然,心脑血管疾病等“富裕型”疾病也就难以找上你。内容转载自北京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早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hl/10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