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致残率极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是导致人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一种常见的脑卒中后并发症,卒中后短期内出现抑郁状态是常见的心理障碍,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据文献资料统计为20%~60%,卒中后1月内发生抑郁症的占45.4%,其中轻、中度抑郁者占91.8%。不同年龄发病率也有所不同,有实验统计,卒中后抑郁症发病率为47.24%,青年组发病率为13.33%,中年组发病率为43.18%,老年组发病率为55.88%,老年人较青年人更容易出现卒中后抑郁症。

      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原因

一般人肯定认为,谁得了大病会心情好,有情绪的波动很正常,但实际上很多患者精神改变比较大、症状重、发病时间长,再加上部分临床医生和护理工作人员不够重视,极有可能发生漏诊、误诊,往往会产生严重后果,中风后抑郁的发生可能不仅是患者因对疾病的理解不足、恐惧产生的,也可能是由中风对大脑结构造成损害引起的,如发生在额叶、海马等处的病变与情感障碍有关。因此发生在这些部位的脑中风患者,要高度注意其是否有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卒中后抑郁的主要临床表现

卒中后抑郁的核心症状包括心境低下和兴趣丧失。分为轻度抑郁和重度抑郁两型。轻度抑郁表现为悲伤、睡眠障碍、精神活动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虑过多、兴趣下降、易激惹。重度抑郁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紧张、早醒、体重减轻、食欲下降、思维缓慢、幻觉和幻想、绝望及自杀等。

卒中后抑郁不同于原发性抑郁:常以躯体症状为主诉,如睡眠障碍、疲乏无力、头痛、头晕或疼痛等;多为轻型抑郁、心境恶劣,但仍有约6.6%~11.3%的患者有自杀倾向;迟缓/精神运动性迟滞、淡漠更多见,患者往往拒绝承认或掩饰抑郁。

      

卒中后抑郁对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功能和社会功能造成极大危害,及早发现并给予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精神状况、神经功能恢复、节省卒中后医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卒中后抑郁的西医治疗

      

主要方法包括心理疏导、药物治疗两方面。因临床医护人员紧缺,工作量大,以及对心理干预的不重视,西医治疗在国内往往只采用西药治疗,其中以抗抑郁药物为主。抗抑郁药治疗本病,早期、及时、足量、充分的用药是治疗的关键。目前治疗卒中后抑郁的药物有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以及选择性NA再摄取抑制剂(NARIs)。

大量临床及实验室试验表明,抗抑郁药物疗效确实突出,但亦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包括不良反应多,联合其他疾病用药存在药物间反应,药效不持久,服用时间长,且价格较昂贵。现将已被公认的不良反应有撤药反应,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寒战、不适、疲劳、头痛和肌痛等流感样症状,心绪恐慌和谵妄等精神症状和出汗、尿失禁、疼痛发作和心律失常等植物神经症状,还有睡眠障碍、运动障碍、行为激活综合征等。而且停药后复发率高,单次抑郁发作为50%,二次发作为70%,三次发作为90%;应警觉复发征兆,例如失眠或厌食等;神经系统方面有记忆力减退、失眠、头痛、视物模糊、谵妄、肌阵挛、惊厥、癫痫发作、震颤、焦虑不安、激越、肌阵挛及锥体外系反应等;有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尿潴留、记忆力减退及意识模糊,严重者可出现尿潴留、肠麻痹等,还可能会导致性功能障碍等抗胆碱能作用;胃肠道不良方面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内分泌系统食欲及体重明显增加或减轻,女性有泌乳和继发性闭经等症状;其他如心血管系统反应、血液系统障碍、撤药反应等。

      

卒中后抑郁的中医治疗

      

我国传统医学对于中风和情志病有着数千年的临床实践,并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以及并发症中药汤剂和针灸治疗普遍应用,以及其基础理论研究、生物实验以及临床试验的不断规范和深入,中医方法治疗中风病以及并发症的疗效不断升高。大量临床和动物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提高大脑皮质兴奋性,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流灌注的作用。针刺可以增加NE、5-HT递质的中枢浓度,改善抑郁状态。针灸疗法作为一种无副作用的绿色疗法,因其较高的临床疗效、较低的治疗费用和副作用,越来越多的得到社会的认可,临床中多运用辨证施治理论,指导该病治疗,而在针刺疗法众多的穴位中,如何选取更有效的穴位及操作方法,显得尤有意义。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卒中后抑郁

醒脑开窍针法是国家名老中医、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创立的治疗中风及其并发症的一种特效针法,疗效已经过大量的动物、临床试验证实,己在临床运用40余年,得到了良好推广,受到患者一致认可。醒脑开窍针法以“脑为元神之府”的理论为指导,认为广义的神是指人的全部生命活动,精神意识以及肢体的感觉运动。“窍闭神逆,神不导气”为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缺血性中风后抑郁发生在“中风”病后,为“因病致郁”,或因藏神之脑直接受损,或因偏身不遂、语言不利而致伤神,症以“中风”与“郁证”并见。结合“中风”、“郁证”二者病机,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病位在脑,表现脑神不用。不同于针剌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的传统配穴方法,醒脑开窍针法选穴精简,取穴以阴经穴、督脉穴为主,起到“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标本兼治之效。

      

我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无论是中药方剂还是针灸推拿等方法,使用得当均可同时改善脑血管功能及脑代谢、缓解或减轻卒中后抑郁症状。

对于中风后抑郁的诊断以及治疗,可前来天津中医院针灸科就诊。

本文由天津针灸编辑杨继鹏编辑整理

      

“天津针灸”祝您早日康复!

      







































长春治疗白癜风医院
得了白癜风在北京哪家医院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hl/11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