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第四届中医药、民族医药健康科普大会上,北京语言大学张维、姜西良的论文获得优秀论文奖。
摘要:通过对CNKI和读秀数据库中“情志”相关主题的论文和图书进行文献学统计和可视化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关于“情志疗法”的记载和应用历史非常悠久,近些年尤其是近十年来,关于情志疗法的研究与日俱增,方兴未艾。情志疗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情志相胜”,即用一种心理状态去缓解消除另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目前多数研究者都采用这一方法;另一类是“心转病移”,即通过追溯情绪源头事件,释放、化解和清除细胞记忆中不健康的情绪记忆,重建心智模式,其代表人物为包丰源。
情志疗法在主流医学界主要是作为治疗的辅助手段使用,在治疗心脏早搏、乳腺增生、郁证、高血压、失眠等功能性疾病以及治未病和养生方面则可作为主要手段应用。将传统中医情志疗法与东方古代哲学、西方实证科学、现代心理学、新生物学等进行深度结合,有助于构建情志疗法更加全面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情志疗法将因此重新受到重视,在医学界乃至教育界、灾后心理援助等社会服务领域也将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情志疗法研究现状发展趋势情志相胜心转病移
引言
在情志引起的相关疾病日益增多的今天,身心并治将成为主流治疗模式。中医情志疗法属于中医心理学范畴,其基本理论与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心理学相契合,在对情志疾病的身心治疗中显现出特有的优势。作为非药物疗法,中医情志疗法的发展将为现代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提供有效助力。
中医情志疗法对疾病的防治,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自古至今一直都在不断完善。近十余年来,情志和情志疗法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hl/22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