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研讨会 http://pf.39.net/bdfyy/zjft/171020/5777838.html

提醒

现在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请不要放松防护意识,勤洗手,多通风,聊天见面保持距离,外出游玩请不要扎堆~!

眩晕,腿软,肢体不利,是怎么回事

李先生是个生意人,平时朋友多,生意应酬也多,明知自己有糖尿病和高血压,但并不重视,有一段时间总是感觉头晕,腿软,突然一天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医院,经过输液才得以康复。李先生最初以为自己中风了,可他不清楚为什么没有留下后遗症。

医生对李先生讲,糖尿病脑血管病有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前者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后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各种病变随病变部位不同额有不同的表现。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糖尿病脑血管主要是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其病因、病理迄今尚不清楚,但相关危险因素有:高血糖、高血压、血管硬化、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可表现为:

一过性脑缺血为脑组织供血不足,引起脑功能短暂性低下或丧失,一般持续数分或数秒钟即可恢复,不留有任何后遗症。但频繁发生的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是中风的前奏,必须加以重视和给予基础治疗。李先生此次即是此情况,李先生听了以后,再也不敢大意了,生活也严谨起来了。

糖尿病脑梗死多见于颅内或颅外动脉系统,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使其供血的脑组织发生持续性闭塞,引起脑缺血、缺氧和软化等病理改变。包括:脑梗死形成、腔隙性脑梗。临床表现为:

运动轻偏瘫构音不良—手笨拙综合征、感觉异常、共济失调、脑梗死综合征。如何正确区分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并发脑动脉硬化症为正常人的2~3倍,脑卒中的发生率为非糖尿病人的2—3倍。糖尿病患者脑卒中88%为缺血性血管病变。这与非糖尿病人群的相关发病情况有所区别。

糖尿病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一般治疗

包括保持良好心态,严格控制饮食,适当的运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肢体瘫痪者,采用针灸、按摩、推拿、体疗等,以促进病肢功能的改善和恢复。

(二)病因治疗

包括积极控制高血糖,纠正高血压(控制在16/10.7kpa以内),改善脑血液循环(可选用注射液如丹参、川芎嗪、血栓通、葛根素等。10~14天为1个疗程),抗血小板疗法(阿司匹林等)以及对症治疗。

(三)防治并发症

主要包括防治感染(肺部、尿路感染、褥疮以及消化道溃疡呕血等并发症)。

偏瘫患者恢复期如何进行康复锻炼

糖尿病偏瘫患者因活动不利,给锻炼带来一定困难,但决不能因此丧失信心,放弃活动,长期卧床者精神不振,悲观消沉,长期休息加重胰岛素抵抗,均不利于疾病的康复。锻炼时应因人而异。首先可进行健康肢体的功能锻炼,如在床上做肢体的上抬、屈伸、旋转等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消耗体内多余的葡萄糖。其次可对患侧肢体进行被动活动,如头、颈、上下肢、腕、踝等关节的运动,一方面防止废用性肌萎缩,另一方面加强患肢血液循环,促使患肢早日康复。病人肢体功能有所恢复时应鼓励并帮助他们下床活动,从扶助病人运动到病人自己扶杖而走,甚至弃杖而行,可从室内活动逐渐过渡到户外活动等。

活动时应注意:

活动量不可过大,以防低血糖,尤其是卧床时间较长者,体质一般较差,更应注意。

被动活动时活动幅度不可过大,以免拉伤或损害关节功能。

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不能进行被动锻炼时,病人躺在床上无所事事,而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心理、行动工积极配合。

偏瘫患者的康复锻炼需要医生、家庭、甚至全社会的帮助,我们应动员各方面力量,使糖尿病偏瘫患者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

中医怎样诊治糖尿病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均隶属于中医学中的“中风”“偏枯”范畴,并涉及到“头痛”、“眩晕”、“痰症”、“血瘀”等。祖国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为:1禀赋不足;2劳逸失度;3饮食不节;4五志过极;5气虚血瘀,经脉痹阻。发病初起,以口眼歪斜、肢体麻木、活动不利或半身不遂为主症,而无神志改变。按其临床特点可分以下三型:

阴虚阳亢,风阳上扰

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心烦健忘,急燥易怒,腰膝酸软、骤见口眼歪斜,手抖舌颤,语言塞涩,舌红,苔薄黄,脉弦散。治法:有阴潜阳,镇肝熄风。方药:镇肝熄风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气虚痰盛,痰浊阻络

眩晕,肢体麻木不仁,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舌强语塞,半身不遂,意识尚清楚,舌淡,苔白腻,脉弦滑。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通络。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气血不足,脉络瘀阻

面色苍白,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失眠多梦,健忘纳呆,肢体麻木,突然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质黯淡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濡细。治法:益气补血,活血通络。方药: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后遗症期,主要针对三个主要问题来处理:

半身不遂

古称“偏枯”,临床一般分为两型:

①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头晕目眩,面赤耳鸣,肢体偏废,强硬拘急,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治法:平肝熄风,活血通络。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②气血两虚,瘀血阻络:面色萎黄,体倦神疲,患侧肢体缓纵不收,软弱无力,舌体胖质紫暗,苔薄,脉细。治法: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味;

音谙

语言蹇涩或失语,临床分虚实两型。

①肾虚音谙:音谙,心悸气短,下肢软弱,阳痿遗精早泄,腰膝酸软,耳鸣,夜尿频多,舌质淡体胖,苔薄白,脉沉细。治法:滋阴补肾,开音利窍。方药:地黄饮子加减。

②痰阻音谙:舌强语涩,肢体麻木,或见半身不遂,口角流涎,舌红苔黄,脉弦滑。治法:祛同化痰,宣窍通络。方药:解语丹加减。

口眼歪斜

口眼歪斜,语言塞色不利,舌红苔薄,脉弦。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方药:牵正散加味。

给糖尿病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忠告

平时应该注意:积极进行缺血性脑梗塞的二级预防。将所有危险因素严格控制,积极进行康复治疗,既有助于病情的控制和恢复,又能降低再梗塞的概率。脑梗塞的二级预防应该是从饮食,锻炼,用药,危险因素控制等综合防治。

脑梗塞的防治应该包括两个ABCDE,贯穿在脑梗塞急性后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的各个阶段。具体包括:

ABCDE:A阿司匹林;B血压血脂;C中药防治;D控制糖尿病;E康复教育。

ABCDE:A积极运动;B控制体重;C戒烟限酒;D合理饮食;E情绪稳定。

(未完待续)

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倪青)

图片来自:网络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hl/237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