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项新研究的新证据表明,颈动脉闭塞事实上并不具有高卒中风险。因此,为无症状患者进行的许多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或动脉内膜剥脱术操作,可能弊大于利。
“与人们普遍的感觉不同,颈动脉闭塞并非是一种灾难”,资深作者、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London市西部大学脑卒中预防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心的J.DavidSpence博士,对Medscape医学新闻记者评论道。“由于强化药物治疗方法的引入,颈动脉闭塞的风险已经显著下降;而且,即使闭塞真的发生,患者的卒中风险也非常低。”
Spence博士总结说:“因此,试图通过外科手术或支架植入术来预防颈动脉阻塞不是一种合理的方法;而且这两种操作本身,都具有显著的风险。”
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年9月21日的《JAMANeurology》杂志上。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回顾性评估了某动脉粥样硬化诊所在20年期间内所接诊的例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颈动脉双功能超声扫描检查及临床结果数据。
他们发现,随着更加强化药物治疗方法应用的增加,颈内动脉闭塞的风险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线性下降。Spence博士表示:“在强化药物治疗措施开始被应用的/3年,动脉闭塞的发生率急剧下降。并且,在我们的研究中,80%的闭塞发生在这个时间点之前”。
该研究还表明,在例进展为颈动脉闭塞的患者中,仅有1例(0.3%)在动脉闭塞时发生了卒中;仅有3例(0.9%)在平均2.5年的随访期间发了卒中。
研究人员指出,这种卒中的风险远远低于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或动脉内膜剥脱术相关的卒中风险。他们引用的CREST试验的数据表明,无症状颈动脉闭塞患者,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30天时的卒中或死亡风险,分别为2.5%和1.4%;而且在术后4年时的这一风险,分别为4.5%和2.7%。
他们指出,现实的数据甚至显示出更高的风险,一项针对享受美国医疗保险患者的研究已经报告,在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动脉内膜剥脱术后1年时,患者的卒中或死亡率分别为16.7%和11%。
这些最新数据增加了人们对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时相关安全性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hl/24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