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胜喜
上海交通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秋冬季节的温差变化比较大,忽冷忽暖,遇到寒冷空气刺激时,血管会骤然收缩,这时候,长期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和脑血栓、脑梗死、冠心病患者由于血管内壁较厚,管腔狭窄,加之有大量脂类沉积与硬化斑块,导致血液流通受阻,极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复发。尤其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是心脑血管病患者猝死的高峰期,又称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魔鬼季”。因此,做好积极的防治措施尤为关键。
保持血压平稳
秋冬季节最好能做到监测血压。如果血压轻度升高,可以采用保暖、低盐低脂饮食以及适当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控制血压,保持血压平稳,避免血压过于波动;如果血压升高明显,则需要及时调整所服用降压药物的剂量或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应当注意血压不要降得过低,过低的血压会造成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量不足,从而诱发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防寒保暖
除了要根据天气及时增减衣物外,还要注意室温调节。另外,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尤其早晚时刻气温会更低。高血压患者在早晨醒来时不宜马上离开被窝,可先在被窝中活动一下身体再起床,这样可防止因为温差导致的血压升高。洗漱不宜用冷水,更不可用冷水洗脚,以免冷水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如厕时也要注意穿暖。外出要增加衣物,特别注意头颈部保暖,不要在寒冷处停止不动,要不断走动。
适当运动
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因此,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适当运动,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并控制好运动量。需要注意的是,心脑血管患者冬季最好不要太早锻练,因为在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而晨起后立刻锻炼,会使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如果要锻炼,最好等太阳升起之后再出去,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晨练之前或晚上睡前最好喝一杯温蜜水(糖尿病患者可喝温开水),这样便于稀释血液,保证血管相对畅通,以减少疾病发作。
饮食调摄
饮食调摄是心脑血管病患者治疗的重要部分,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
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苦瓜、黄瓜、冬瓜、胡萝卜有一定调脂降压作用
海带含有丰富的岩藻多糖和有类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形成,又能降低胆固醇、脂蛋白,抑制动脉硬化
西红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保护血管弹性、预防血栓的作用
薏苡仁、玉米、马铃薯、红薯对调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都有很好的作用
注意增加纤维膳食,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如动物内脏、蛋类、贝壳、鱿鱼、墨鱼仔等。另外注意,每天摄盐量不超过5克。
预防“季节性情绪失调”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大忌,脑血管病、冠心病患者应当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同时应当预防“季节性情绪失调”。所谓“季节性情绪失调”,是指因天气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情感障碍或情绪失调,这种表现往往在秋冬季节更为明显。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温度骤降的天气不适应,导致室外活动量明显减少。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对于寒冷比较敏感、体质较弱或较少参加锻炼的人群。建议在风和日丽的好天气里,带着一份闲适的心情出去走走,也可以约几位好友一起聊聊天,或培养一两个兴趣爱好,可以有效防止“季节性情绪失调”。
戒烟
吸烟是诱发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吸烟可以导致人体凝血系统功能紊乱。与此同时,吸烟还会造成人的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性进一步增加。吸烟后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可使心跳加快,导致血压升高。由于吸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心肌缺氧,从而造成心肌应激性增强,在这样的情况下,冠心病患者若吸烟,更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猝死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此外,吸烟者更容易患上中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以及闭塞性血栓性动脉炎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心脑血管病高危者尤其是患病者应主动戒烟。
保健锻炼
01
张闭嘴
最大限度地将嘴巴张开,同时伴之深吸一口气,闭口时将气呼出。张大嘴巴与闭合嘴巴,通过面部的神经反射刺激大脑,可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增强脑血管弹性,有利于预防中风及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02
摇头晃脑
平坐,放松颈部肌肉,不停地上下点头3分钟左右,然后再左右轻柔旋转脖颈3分钟。这种轻柔的颈部运动,可增强头部血管的抗压力,颈部的肌肉、韧带、血管和颈椎关节也因此能增强耐力,并减少胆固醇沉积于颈动脉的机会。这不仅有利于预防中风,还有利于高血压、颈椎病的预防。
03
耸肩
将双肩上提,缓慢放松,如此一提一松,反复进行。耸肩运动是颈部参与的运动,为颈动脉血液流入大脑提供了人工驱动力,迫使流动迟缓的血液加速流向大脑,因而可减少脑血管供血不足和发生梗死的危险。
04
捏腋窝
左右臂交叉于胸前,左手按捏右腋窝,右手按捏左腋窝,运用腕力带动中指、食指、无名指有节律地轻轻按捏腋窝肌肉。按捏能使血液在心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周而复始地回流通畅,加速循环全身,并调节好脑血流量,稳定血压。
05
鼓掌
自然站立,全身放松,排除杂念,两手掌心相对,鼓(击)掌,动作宜缓慢。拍击手掌,不但能健脑益智、增强记忆力、提高思维能力、消除疲劳,还可以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老年痴呆症。
06
梳头
右手拿梳子梳头50次,左手拿梳子梳头50次。长期坚持养成习惯,能起到增强大脑皮层活力和活血通络的作用。
07
擦颈
双手摩擦发热后,迅速按摩颈部左右两侧,用力中等,速度稍快,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度。这样可以促进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改善颈部血管弹性及大脑供血。
08
搓脚心
涌泉穴位于足心,属足少阴经,搓涌泉穴可治头顶痛病,左脚掌心穴位的病理反射包括心脏、肾脏、脾脏,每天坚持1~2次搓脚心,可起到补脑益肾、益智安神、活血通络的功效。
09
揉脐
脐为一身元气之所在,长期揉脐能刺激肝肾之经气,对防治心脑血管病效果较佳。
10
按摩穴位
按摩手心正中的劳宫穴、神门穴、廉泉穴、通里穴、承浆穴,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每个穴位按摩1分钟左右。
11
勤动嘴
运用语言功能是锻炼大脑、防治血管病的有效方法。正数数,倒数数,由慢到快,逐步加快,是锻炼舌头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12
伸腰运动
两手交叉于胸前,自胸至头顶上伸,用力先轻后重,似举重般,将腰带起,如此数次。这样会引起全身大部分肌肉的较强收缩,在持续的伸腰运动中,很多瘀积的血液回流到心脏,可以大大增加循环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运用中药
中成药具有“简、便、验”的特点,十分适合患者自己治疗。例如天保宁,通用名银杏叶片,有活血化瘀通络功效,它能促进脑血液循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和保护脑细胞;增加神经递质的含量,减少神经细胞损伤;改善缺氧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和营养,提高脑细胞的耐缺氧能力;提高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
总之,心脑血管患者只有保持乐观的心态,保证合理的膳食和规律的生活,注意防寒保暖,提前进行药物干预等,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热门阅读:
身上的疙瘩别轻视
补气良药——黄芪阿司匹林要终身吃吗
中医小验方巧治老年斑
老人分“五型”,你是哪一型
点击以下关键词,
相关养生资讯全掌握!
糖尿病
心梗
头晕
便秘
乳腺增生
鼻炎
肥胖
失眠
你是慢性咽喉炎患者吗小米粥
咖啡
枸杞
牛奶
蜂蜜
苹果
红薯
蔬菜
豆浆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效果补骨脂注射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jc/20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