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腊八之后,天气越来越冷。中医学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而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防寒!防寒保暖要做到这几点!

第一件:保暖防寒

1、穿戴好,保暖防寒冬天,人体的阳气太弱,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这时要躲着寒凉,外出时一定要穿戴好,避免风寒的侵袭,才能不感冒生病。①头部保暖中医认为,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天气寒冷的时候,如果头部着凉,容易出现头晕、头痛的现象。另外,头部受到寒冷的刺激,会使血管收缩,容易诱发脑血管疾病,这对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群来说很危险。所以,冬季外出尽量戴一顶帽子来保暖。

②颈部保暖

即使身上穿的很保暖,如果颈部没有护好,冷风还是很容易通过颈部把寒气带给身体,诱发咽喉发炎、嗓子疼等病症。此外,颈部受寒还容易引起颈椎病。所以,冬季不要只注重身体的保暖,颈部的保暖也很重要。冬季外出最好穿高领毛衣,或者给你自己系一条美美的围巾吧。

2、泡泡脚、暖足部

人们常说“寒从脚起”,可见足部是很容易受寒的地方。足部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因此最容易受寒。而足部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的收缩,造成上呼吸道感染。所以,冬至时节后,一定要注意足部的保暖,只有双脚温暖了,人体气血流动才会顺畅,抵抗力才会增强。可以每晚睡前热水泡泡脚,健康又长寿!

3、喝热茶、暖身体

冬季,北方空气寒冷,空气湿度有所减少,皮肤、鼻、咽容易感觉干燥,不少人会发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一系列恼人的症状开始时不时“骚扰”自己一番,并且使人容易上火,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喝热茶、暖身体,还能去火消炎、润燥养生!

①预防感冒,喝紫苏饮

紫苏叶和陈皮的比例以3:1左右为宜,并切上三两片姜,入水同煮。待水沸后,可根据个人的口味,再放入一两块冰糖,待凉后即可饮用。风寒感冒通常会在冬季发生,冬季寒冷且干燥,不少的朋友都会因为受到风寒之邪外袭导致发生感冒,特别是生活中长期处于疲劳状态的朋友们,更易发生这样的健康问题,那么,预防风寒感冒可以每天喝一杯紫苏饮。紫苏是一味很好的中草药,性辛、温,入肺、脾经,可发汗解表,生气宽中,健脾祛湿、防暑降温,预防风寒感冒。

②润肺止咳,喝玉竹桔梗茶

取蒲公英根、菊苣、桔梗、玉竹按2:2:1:1的比例,热水冲泡代茶饮即可!冬季天气干燥,室内温差大,人易上火、嗓子发干,并且寒邪最易经口鼻犯肺,使肺气不得发散,津液凝结,呼吸道疾病,反复之下可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泡一杯润肺止咳的热茶是不错的选择!蒲公英具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称,能够消除口腔炎症,有广谱杀菌的效果,是“八大金刚”之一。桔梗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等功能,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等症状。玉竹可治咽干舌燥,对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干舌燥,对肺结核咳嗽等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且可以生津止渴,提高免疫力。此四者搭配,对润肺利咽、生津止渴,对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溃疡有一定的预防与治疗效果,非常适合冬季时节作为代茶饮饮用。③手脚冰冷,喝点普洱茶用3克熟普洱茶,适量的蜂蜜。普洱茶放入杯中,用滚水冲泡;等到茶汤冷却至50-60℃的时候根据个人口味调入适量蜂蜜。普洱茶属于茶性比较温和,对消化道,尤其是胃部有问题的,有养胃、护胃的作用,冬天气温比较寒冷,尤其是女孩子可能会经常出现手脚冰冷,对体寒的这部分人群特别地适合。

第二件:养肾防寒

《黄帝内经》中的一句格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天万物敛藏,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

冬季时节,肾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注意休息勿过劳。

1、饮食,滋养肾脏

羊肉冬瓜汤,滋补肾脏

羊肉性热、味甘,是适宜于冬季进补及补阳的佳品。祖国医学认为,它能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是一种滋补强壮药。

《本草从新》中说,它能“补虚劳,益气力,壮阳道,开胃健力”。将羊肉煮熟,吃肉喝汤,温中去寒、温补气血。

中医认为,枸杞性味甘平,能够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和养血。现代医学也证明,枸杞可以降低胆固醇、兴奋大脑神经、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和美容等,对人体健康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

韭菜炒小河虾,补肾温阳韭菜,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种子和叶等入药。具健胃、提神、止汗固涩、补肾助阳、固精等功效。在中医里,韭菜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叫“起阳草”,可以补肾温阳。小河虾具有养血固精,化瘀解毒,益气滋阳,通络止痛,开胃化痰的功效。这两者搭配营养丰富,口味鲜美,有抗衰老,补肾益阳、补钙的功效。将这两者搭配味道非常的不错,即营养又下饭。2、“五浴”养肾法这里的“浴”不是洗澡,而是用手摩擦足、腰、腹、耳、头五个部位。浴足:每天晚上睡觉前,用温水洗净双脚,端坐在床上。左手攀左大脚趾,右手小鱼际搓左脚涌泉穴36次,然后左右手足交换,搓右脚涌泉穴36下。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所谓“井”,有源头的意思。所以浴足是从源头上补肾,有益肾养阴、清心除烦、导热下行的功效。浴腰:双手握拳,拳眼向内,置于腰带以上,在后腰部位上下搓动36次。有温肾壮腰、培源固本的功效。浴腹:双手平掌,置于小腹,来回搓动,左右各36下。有补肾壮阳,运脾导滞、减肥排便的功效。浴耳:双手置于耳前,来回搓动36下。肾开窍于耳,长期浴耳,有益肾填精、疏通全身气血之功,可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此外,耳如同倒置胎儿,全身各部位都在耳部有反应点。所以浴耳不但能养肾,还能起到对全身按摩的作用。浴头:又称“干梳头”,双手五指分开如梳子状,置于前额发际处,从前向后搓36下。可以起到祛风升清降浊、益肾清脑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jc/21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