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识别
健康体检:早期发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早治疗:先健康生活方式——饮食+体育锻炼+心态等。
尽早稳定控制:通过治疗,稳定的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重点是稳定和控制目标。注意:很多时候控制目标不是达到正常值就可以了。
减少靶器官损害:如果已经发生靶器官损害,使用药物治疗延缓病情进展。注意:已经发现靶器官损害,病情一般已不可逆转,只能使用药物延缓病情进展。
二、冠心病
1、临床症状
冠心病报警症状:胸闷、头晕、精神不振。发生报警症状的时候,病情往往已不可逆转,但尚可得到控制,延缓病情进展。
冠心病胸痛:胸骨上段或中段之后的压榨性或窒息性疼痛。发生冠心病胸痛的时候,往往已经是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2、冠心病的早期识别
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左心室肥厚、ST-T改变、心律失常等。
超声心动图:心室、瓣膜、血流、心功能等。
血生化:心肌酶、心肌坏死标志物。
冠状动脉造影:必要时做冠状动脉造影。
三、脑卒中
1、临床症状:明显的卒中识别并不难。
突然晕厥,不省人事。
口眼歪斜,言语不利。
肢体活动障碍。
大小便失禁
2、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小卒中根据临床症状往往难以识别。
大部分小卒中并无特异症状,仅能通过头颅CT甚至MRI才能发现。
而一过性的眩晕或跌倒,往往提示接下去的24小时内可能会发现典型的卒中。
颈动脉活动斑块或颈动脉狭窄超过70%的病人,在1年内往往都会发现脑卒中。
心房颤动的病人发生脑卒中的几率则非常高。
四、慢性肾脏病
1、临床表现
一旦发生慢性肾脏病,则会导致多系统损害。所以重点在于早期识别。
其报警症状有:晨起浮肿、夜尿增多、小便起泡、腰痛不适。
尿常规:尿蛋白的检出。
肾功能:肌酐、尿素氮。
2、微量蛋白尿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白蛋白排泄率(AER)>μg/min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mg/24h
尿蛋白>0.5g/24h
早期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减少微量蛋白尿,可防止或延缓慢性肾脏病的发展。
五、健康生活方式
1、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过如下总结:
健康=60%生活方式+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因素+7%气候因素。
由此可见健康的生活方式管理是新兴起的个人健康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策略。健康生活方式是需要培养的,培养的主动性在人们自己。生活方式管理的观念就是强调个体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2、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膳食
一:每日一袋牛奶(ml,补钙);二:碳水化合物二百克(主食约7两);三:三份高蛋白食物(瘦肉3两或鱼肉6两,以鱼肉或豆类为主);四: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少量多餐)、七八分饱;五:五百克蔬菜及水果。
红:红葡萄酒50-ml、西红柿1-2个;黄: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南瓜;绿:绿茶及深绿色蔬菜;白:燕麦粉或燕麦片(尤适于糖尿病患者);黑:黑木耳。
(2)适量运动
三:每次步行30分钟3公里以上;五:每周至少有5次的运动时间;七:指中等度的运动强度(年龄加心率不要超过)。
(3)戒烟限酒
每日酒精量不超过15克;不吸烟,不吸二手烟。
(4)心理平衡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遇事不恼、长生不老。
(5)讲究起居
经常熬夜或值夜班的工人更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jc/21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