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为“脑卒中”(cerebralstroke)、“中风”、“脑血管意外”,主要是动脉血管的病变。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类。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总数的60%~70%,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经统计,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可以分为不可干预性和可干预性两类
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和家族史。
可干预性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房颤动、其他心脏疾病(如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脏病等)、血脂异常、无症状颈动脉狭窄、镰状细胞病、绝经后激素疗法、饮食和营养以及缺乏锻炼等。
脑血管病的症状
急性脑血管病的病情变化多样,患者梗死或出血部位及严重程度不同,病情的发展也不同。若突然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应考虑急性脑血管病的可能:
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双眼向一侧凝视。
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
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
脑血管病的诊治
首先判断是否为急性脑血管病,需尽快进行脑CT/MRI检查鉴别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然后采用神经功能评价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症状一旦发生,需及时送至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急性期的一般治疗,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等;卒中的二级预防。
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血压、血糖的管理,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外科治疗等。
脑血管病的饮食
如何正确饮食
低盐低脂饮食,限制钠盐摄入量,每天不超过6克。
饮食多样化,适量碳水化合物,足够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饮食,多摄入谷类、脂肪含量较少的鱼肉、去皮鸡肉以及鲜蔬菜、水果、豆类、坚果类等。
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各类蔬菜、水果、糙米、全谷类及豆类,可帮助排便、预防便秘、稳定血糖及降低血胆固醇。
可适当饮茶。
选用植物性油脂,多采用水煮、清蒸、凉拌、烧、烤、卤、炖等方式烹调。
全蛋每周可吃1-2个。
日常饮食禁忌
戒烟控酒。
忌食肥肉、内脏、鱼卵、奶油等胆固醇高的食物。
少摄入糖类和甜食,忌食辛辣、油炸食品,避免暴饮暴食。
脑血管病的锻炼
每日下午16:00至晚上正常睡觉前最适合锻炼,尤其是老年人。上午6:00至10:00之间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心绞痛发作等等)的发生率,比一天中其他时间段更高。
九院黄浦分院神经内科
编辑/黄骞文资料/九院黄浦分院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jc/22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