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残率高的疾病。一旦得上这类疾病,自己很难生活自理,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病人自己也常常因为拖累了家人,心情不畅,反而影响了疾病的治疗。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无论是从经济角度、家庭角度,还是从健康角度来讲,唯有预防才是万全之策,高明之举。早一日预防,早一点安心。
1健康饮食:夏季饮食要清淡,改变高脂肪饮食习惯,且不可暴饮暴食,不可过度饮酒,注意饮食卫生,保证水分充足摄入要注意饮食多样化,保持体内酸碱平衡。盛夏时节,心血管病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可适当吃一些瘦肉、鱼类,尽量少吃过于油腻或高脂肪食物;在睡前半小时、半夜醒来及清晨起床后喝一些白开水。夏季营养要注意全面均衡,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少吃动物脂肪和甜食,多吃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减少钠盐的摄入量。
2防暑降温: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室外活动时应戴遮阳帽并备足水,天气闷热时,室内可以开启空调,但温度不要太低,28℃左右为宜。同时特别应注意避免刚从炎热的室外回来后,就对着空调机的冷风长时间直吹,这样易使人体血管调节功能紊乱,而导致心血管患者发生意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作息规律,心态健康: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少熬夜,减少夜生活,健康的体魄来自好的睡眠。情绪剧变可诱发急性冠脉事件,高温下心情长时间烦闷,容易紧张、产生抑郁,随着症状的加重,其引发的猝死、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也会逐渐上升。因此,保持情绪稳定、起居有序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4控制高危因素:众所周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高危因素。夏季,这些危险因素很容易出现波动,引发危险事件。首先是血压的波动。由于气温升高,血管扩张,血压可能会有所下降,而这个时候如果降压药得不到及时调整的话,可能会使血压降得过低,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就可能引发心肌梗死等意外。
因此,在血压容易波动的时期,建议高血压患者增加血压测量的频率,以便于及时调整用药,避免血压大起大落。血脂和血糖也会因夏季气候、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改变而出现波动,所以也要严格加以控制。
5适量运动:夏季因天气炎热,运动后很容易出汗,所以运动锻炼一定要适度,但也不能完全不锻炼。适当的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可增加肌能储备,对改善心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运动要适量,避开高峰期。“高峰期”是指上午6时至9时,该时段为冠心病的高发期,因为经过一夜的睡眠,既没喝水又没活动,血液在血管里变得黏稠,血流速度变缓,容易诱发血栓的形成。
炎热夏季,冠心病老人将运动时间安排在较凉爽下午或晚上,切忌在烈日下锻炼,且锻炼时间不宜太长,当出现天气闷热、空气中湿度较大的“桑拿天”时,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夏天有老人的空调房温度一定不能过低,否则内外温差过大也会容易出现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总之在炎炎夏季,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应减少户外出行,尽量避免在拥挤、空气流通性差的环境中活动,即使是在家里,也要注意空气流通,多喝水。同时,要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以及内分泌功能失调温差过大而引起心肌突然缺血。如果老人要单独外出,身边要带一些必备药物,以应对各种突发的意外病变。
南昌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yy/10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