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长达40天的“三伏”烧烤之后,今日,迎来出伏。这也意味着夏天终于要离我们远去了。
但是在告别三伏之后又将迎来“最凶险的34天”,有专家表示,从8月21日开始到9月23日(秋分)这34天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波动最频繁的时候。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复发和加重,三高等慢病容易不受管束,需要提高警惕。
血压波动,心脑血管疾病爆发!
出伏后,昼夜温差变大,对于一些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是个危险信号。一冷一热可致交感神经兴奋,当事人睡眠变差,抵抗力下降,早晚的凉意还可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大心梗发作的风险。
慢性疾病则容易在出伏后反复,其中最主要的诱因,就是出伏后,北方冷空气和南方秋老虎打得不可开交。一些市民会发现,原本夏天不需要用药就能控制血压的,秋天要用药了,或是夏天吃的药,秋天不好使了。这是因为,气温波动导致血压波动,管理起来难度增加了。
I安顿提示,出伏后,气温波动较大,昼夜温差加大,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秋天气候变化复杂,早晚温差开始增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热乍凉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此外,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坏,是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若有不慎,会出现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甚至引发腹泻。而抵抗力较差的人群和小孩极易患感冒。
所以说,秋天保养得宜,就能减少基础疾病复发、加重,为安度严冬打好基础。
饮食“润一点”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与其同时秋老虎还在发威,“燥”得很。而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乘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
例如梨(生吃或蒸熟再吃均可)、百合、玉竹、沙参、石斛、荸荠、枸杞等,可以润心肺、养胃阴。
而带有胶质或是质地黏稠的食物也有“润”的效用,例如银耳、海带、山药、莲藕、秋葵、菇类、海参、海蜇皮等。
睡觉“早一点”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懒洋洋的,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所以晚上要早点睡觉,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适当午睡。另外,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引发心血管疾病。
按摩“勤一点”
早晚温差大会造成压差不稳,如果这时勤按揉头颈部,可以防止血压突增。当你血压升高的时候,你只要去点揉或者是按压风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钟之间的范围,你的血压就会有下降的趋势。
通风“勤一点”
出伏以后,气温逐渐降下来,而且出伏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出伏以后要注意勤通风,选个晴朗的日子,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人也要适当的出去走走,晒晒太阳。
穿得“暖一点”
我们常说“春捂秋冻”,入秋后,早晚比较凉,昼夜温差较大,要注意及时增加衣服。特别是老年人和中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薄衣”。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刺激要小的多,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小的多!不过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佩戴“勤一点”
秋季心脑血管疾病容易容易复发和加重,三高等慢病容易不受管束,需要提高警惕。
所以坚持佩戴安顿护心仪,可24小时自动高频次监测您的血压、心率,并把数据传输到安顿心脑监测防护系统,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如发现血压、心率数据异常会自动提醒风险系数、自动提前预测报警,可提前半个小时辅助预防心梗、脑梗、脑卒中等重大疾病,从而将患病几率降到最低。
末伏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长夏,它是由夏入秋的交接点,是一年中“湿邪”最重的时候,除了要注意以上的几点以外,由于在这个季节里天气湿热,人体很容易出现湿气过重的情况,所以健脾利湿,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可以适当的用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比如说在我们煮稀饭、熬粥的时候,可以加一些芡实、薏米、山药。
只要记住以上几点出伏后的养生秘诀,可保您身体无忧,赶紧收藏吧~
扫码鍖椾含鎬庝箞娌荤枟鐧界櫆椋庡ソ鐧借姺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yy/17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