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节气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变化是中老年人群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劲敌”。
从临床经验上看,每年的七八月份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一个高峰。一方面,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等器官的供血相对就少了;另一方面,气温升高,心跳、血流速度会加快,心肌耗氧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在夏季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会明显上升。
那怎样预防夏季心脑血管疾病呢?
以下有五件事值得大家注意!希望能帮你心脑“降温消暑”。
随时摸脉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正常情况下,人的静息心率为70~80次/分钟。对于老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的脉搏跳动频率应该在60~90次/分钟之间,跳动应均匀,节律一致。
在炎热的夏季,身体为了散热,使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等器官的供血相对就少了,气温升高的同时,心跳、血液速度会加快,心肌耗氧量也随之增大。在气温与湿度相对较高的环境催化下,心脑血管疾病最易高发。这样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说,将是一个“危险的季节”。因此专家建议,夏天应随时摸摸脉搏,观察脉搏跳动是否正常,尤其在感到头晕、乏力、胸闷、心悸等身体不适时。
自测脉搏方法是:平躺安静5分钟,伸开左臂或右臂,将另外一只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搭按在手臂与手腕关节内侧连接处,保持正常均匀呼吸,计数一分钟。
五件事帮心脑血管降温1、杜绝一个动作:猛回头
颈动脉狭窄、斑块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一旦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受刺激”脱落,会给心脑血管带来重创,引发心梗、脑梗,甚至可能威胁生命。
夏季,人体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和血液粘稠度高的情况。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生活中不要有“猛回头”的动作,以免意外发生;避免需要突然发力的动作,比如打羽毛球、篮球、突然起床等。
2、温差别太大
炎热天气,不少人都会长时间身处温度过低的空调房,乍一出门到高温的环境中,温差的骤然变化,很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脑梗。
当天气闷热、空气湿度大时,室内最好开启空调,但温度不要太低,与室外的温差不要太大。隔几个小时要开窗通风换气,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3、饮食易清淡、别太油
夏季日常饮食应多以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为主,除此之外还要经常吃些瘦肉、鱼类,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另外,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少吃大排档、冷饮,以免发生腹泻,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诱发心脏不适。进入夏季之后,出汗多,不少人食欲差,因此在餐饮上往往偏重口味,重盐重油。然而多吃一点盐,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可能就会引起血压上升。专家还提醒,在吃饭时要专心,不宜交谈过多;进食速度不要太快,胃肠的饱胀感需要时间,吃太快容易吃太多。晚餐少吃,晚餐过饱又不活动,很容易引起肥胖。
天气热会导致人的食欲下降,因此夏季饮食宜清淡,吃得太油和太咸会使血脂和血压升高,不利心脑血管健康。
4、晨练别太早
据专业数据表明: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死发生在上午4~10点,这段时间被业内称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
建议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应尽量避开早间时段锻炼。炎热天气下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少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最好穿着浅色、透气和宽松的棉质衣服,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
5、保证充足的水分
夏季,是身体的水分大量蒸发的季节,如果这时候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血液变得粘稠,极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专家指出: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毫升,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
此外,夏天人体出汗多,血液易浓缩,在人们睡眠或安静时等血流缓慢的条件下,容易形成血栓。所以高血压患者在夏季要多喝水,特别是出汗多的情况下更应及时补充水分。正常环境温度下,人一天约需要喝水毫升,排泄水量约毫升左右。但在夏天高温环境里,人体的水分排出量可达到约毫升,大运动量锻炼时体内排出水分则高达约毫升。
因此,要根据排泄量调整饮水量。无糖尿病的患者可加大新鲜水果的摄入量;有糖尿病的患者,应以清茶或凉开水为主。半夜醒来时适量喝点水,降低血液稠度,对预防血栓形成大有好处。
最后,专家温馨提醒,夏天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天热容易使人心情烦躁,这样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夏季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
赞赏
长按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家好卡介苗bcg白癜风患者能不能服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zl/18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