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是食物不良反应的一种,指一种或多种特定食物成分进入人体后使机体致敏,再次反复进入可导致机体对之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食物过敏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0.02%~8%,因年龄、地区、过敏原而不同。其症状呈非特异性,涉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皮肤、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其中60%儿童食物过敏累及消化系统,严重者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此共识旨在对此类疾病进行规范诊断和管理。
提示本共识涵盖“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定义、特点、诊断、管理、其他治疗、食物的再引入和辅食添加“等几方面内容。本文仅展出了“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的定义、管理”这两部分,更多详细内容,请订阅中华儿科杂志年第7期。
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定义
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是指食物过敏引起消化道黏膜损伤,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临床表现为呕吐、反流、喂养困难、拒食、易激惹、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消化道出血、生长发育障碍等。
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大多数是非IgE介导或混合介导,目前已较为肯定食物过敏引起的一些消化道疾病,如:口腔过敏综合征(oralallergysyndrome,OAS),严重过敏反应,食物蛋白诱导的肠病(foodprotein-inducedenteropathy,FPIE),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oodprotein-inducedenterocolitissyndrome,FPIES),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foodprotein-inducedproctocolitis,FPIP),乳糜泻、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esophagitis,EoE),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EG)等。
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的管理
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的管理原则:①回避饮食:过敏原明确时,进行回避或采用加热或者消化酶处理,减轻过敏原性;过敏原不明确,可以短期采用限制性食物疗法。即在2~4周内限定患儿只食用很少引起过敏的食物如:大米、蔬菜、猪肉等。如果在这段时间过敏症状消失,可以定期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入单一食物,对于过敏的食物则进行回避。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除回避外还需要进行特殊配方粉替代治疗(图1);不推荐以其他动物奶(水牛、山羊、马、猴、驴)来源的奶粉作为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代用品。不推荐大豆基质配方作为6个月以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代用品。4个月以上患儿可尝试深度水解米蛋白基质配方粉(extensivelyhydrolysedriceproteinformula,eRHF)。教育家长认真阅读食物和营养补充剂的标签。②必要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③监测患儿营养状态和生长发育状况,母乳喂养的患儿需要评估母亲营养状态。④注意各种营养素的补充,如:维生素A、D、E的补充。
图1牛奶蛋白过敏营养管理流程图
1.OAS:
回避过敏食物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将水果或蔬菜煮熟或者削皮再吃,也可以避免此类现象发生。6个月以上症状较重患儿可以给予西替利嗪等药物治疗。
2.严重过敏反应:
回避过敏食物,肾上腺素为一线用药,肌注,5~10min可重复使用。具体剂量如下:6月龄~6岁,0.15mg(0.15ml,1∶);6~12岁,0.3mg(0.3ml,1∶);12岁0.5mg。还可用白三烯受体调节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抗组胺药等药物治疗。如果是牛奶蛋白过敏,用氨基酸配方粉(aminoacidformula,AAF)喂养。
3.FPIE:
回避牛奶、大豆、鸡蛋、鱼、鸡和米等过敏食物,对症处理,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可给予AAF营养替代治疗,喂养6个月或者至患儿9~12月龄。
4.FPIES:
①回避饮食:回避牛奶蛋白,鸡蛋、大豆、南瓜、豆类蔬菜、燕麦、米、大麦、马铃薯、鱼、鸡、火鸡等引起过敏的食物,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可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extensivelyhydrolysedformula,eHF)或AAF(病情重度)喂养,喂养6个月或者至患儿9~12月龄。②对症处理:对较重的急性发作的患儿给予补充水和电解质,纠正低血量性休克。
5.FPIP:
①回避豆类、鱼、鸡蛋、小麦、牛奶等食物。对于确诊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人工喂养者回避牛奶蛋白及奶制品,给予eHF(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给予无乳糖配方,无腹泻患儿可给予含乳糖配方)或者AAF(病情重度)喂养,喂养6个月或者至患儿9~12月龄。母乳喂养的患儿,母亲继续哺乳,至少至6月龄,回避牛奶蛋白及奶制品。②建议以下情况,考虑暂停母乳,改为AAF喂养:尽管母亲饮食回避,患儿症状持续存在且很严重;患儿生长迟缓和其他营养缺乏;母亲饮食回避导致自身严重体重减少和影响健康;母亲无法应对心理负担。
6.EoE:
①如果明确引起过敏的食物,可有针对性进行回避,如果未明确引起过敏的食物,可经验性地回避常见过敏食物;牛奶蛋白过敏给予AAF治疗;②局部激素应用:吞咽激素类药物(吞咽氟替卡松,口服布地耐德混悬液),氟替卡松典型疗法的剂量为儿童88~μg,2~4次/d。布地奈德的常用剂量10岁儿童为每天1mg,10岁则为每天2mg,无效可增加至2.8~4.0mg。局部激素无效可全身应用激素。出现食管狭窄时,行食管扩张术。
7.EG:
①回避过敏性食物;②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泼尼松每日0.5~1mg/kg,应用2周,见效后逐渐减量,维持2~4周。长期应用激素疗效不明显的患者可加用酮替芬,每日0.5~1.0mg口服,每日1~2次。孟鲁司特钠可以与皮质激素合用,每日口服4mg,每日1次。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1~2.5mg/(kg·d)口服。抑酸治疗有助于改善症状。对一些局限性浸润及有并发症的患儿,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8.乳糜泻:
①饮食治疗:避免食用含麦胶饮食(如各种麦类),如将面粉中的面筋去掉,剩余的淀粉可食用。原则上以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无刺激性易消化的饮食为主。②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补充各种维生素A、B族、C、D、K及叶酸。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必要时可输人体白蛋白或输血。③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危重病例可静脉滴注ACTH,或可口服泼尼松或泼尼松龙。无效者可用环孢素,有时能改善小肠吸收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但停药后常复发。
医院临床营养部是晋城地区第一家规范化的临床营养科。科室现有6名工作人员,包括医师、营养医师和护师,主要负责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个体化饮食指导、营养支持与治疗、营养宣教等。
科室成立以来,密切配合临床工作,积极参与围手术期、肿瘤、糖尿病、慢性肾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营养支持治疗,众多患者已从营养治疗中受益。同时,我科在本地区率先开展居家营养治疗,扩大营养服务范围,部分患者不需住医院的营养服务。
另外,我科在已经开展的营养不良治疗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各种常见慢性病的营养调理,包括肥胖的医学减重,便秘、腹泻、反流性食管炎的营养调理,以及儿童发育不良及孕产妇的营养调理。
健康中国,营养先行
欢迎北京治疗白癜风方法白颠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zl/18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