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个“多病”的时节,气温变化较大,空气干燥,过敏原也比较多,“肃杀之气”易侵入机体,可引发多种疾病。自我保健是预防秋季病症的关键,平时衣、食、住、行要合乎健康要求,注意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从而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积极防治慢性疾病,做到“无病可发”。

正逢秋季昼夜温差变大,对中老年朋友来说,不仅要预防感冒发烧,更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什么是心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是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在心脏和脑部的表现。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心脑血管疾病是非常危险的病症之一,轻度的后果会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常年瘫痪在床,重度的可直接导致死亡,这种病症在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值得我们注意。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1、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

饮食中过多的摄盐是心脏疾患的“敌人”,但食盐摄入太少又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会导致另外一些疾病(如低钠血症)。摄盐多少才是合适的呢?一般轻度患者每日限制在5克左右,中重度患者还要适度减少。

2、不要跟风“贴秋膘”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不要跟风“贴秋膘”,饮食应坚持以清淡为主,避免三餐过饱,及时补充体内水分。但心衰患者要限制饮水量,因为饮水过多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病情。

3、情绪不能过分激动

情绪激动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快,心脏负担增加。避免中强度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4、控制危险因素

严格控制血压至理想水平,服用有效调脂药物,控制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异常代谢状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一切危险因素,避免吸烟、酗酒、生活要有规律。

5、忌太劳累

实际上,经常疲劳是一种报警信号,它提醒机体已经超负荷了。因此,在身体喊累时,就应该停下来,把大脑放空,调整工作节奏,注意足够睡眠,不要给身心火上浇油。特别是年轻人,若仗着自己身体好,把熬夜加班当成家常便饭,就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除了避免平时劳心劳力,还应注意不要因剧烈锻炼身体而过度劳累,导致身体损害。

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1、适当运动

心脑血管患者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老年人晨练时不适宜跑步,因为早上起床时,人的血液粘稠度较高,而跑步等剧烈运动会加速这种情况,建议老人多做些温和点的体育项目,比如说做做老年操,散散步等。

2、药物治疗

根据不同的心脑血管疾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以缓解症状,改善预后,预防并发症。

3、外科治疗

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消除血肿,或改善缺血部位的供血。

4、康复治疗

患者病情平稳后,从简单的被动运动开始,逐步做主动运动,最终达到生活自理的目的。早期康复训练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功能恢复尤为重要。

饮食保健

1、适量的葡萄酒

很多人都喜欢喝葡萄酒,更多的人把葡萄酒当做保健酒对待,适量的喝一点,有助于身体健康。由于葡萄酒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因此能够很好地维持和调节身体机能,尤其对身体虚弱并且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有效,还可以扩张及软化血管,加强血液流畅度,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多吃豆制品

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3、增加纤维膳食

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能够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每日摄入纤维量35克—45克为宜。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见食品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秋季穴位养生好处多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亚健康状况的人群越来越多,穴位养生越来越受人们重视。穴位养生作为健康绿色的养生方式,主张穴位调理,健康自愈。穴位贯穿于体内的各个部位,构成一个遍及满身的纵深收集,可见穴位养生的好处是不可小觑的。

穴位养生是在穴位理论基础上,通过人类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益寿延年的原则。穴位养生可以削减有害物质在体内积累和停顿的时间,为人体各构造器官的细胞供给精良的留存环境。通过疏通穴位,可使体内气血通顺,促成各类养分物质和能量的流畅,促进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进而起到濡养脏腑、加速推陈出新速率的感化。

通过人体十四穴位的调理,掌握人体的自然规律,从而达到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十四穴位是人体重要的经络,对人体的好处不可小觑,通过对十四穴位的疏通和调理,可以疏散、排出体内风、寒、湿、署、燥、毒素,从而达到百脉通,除百病的功效。

温馨提示:







































中医白癜风知名医院
有地方能治好白癜风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zl/20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