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但是
初春也是春寒之时
气温不稳定,气压变化大
气候也比较干燥
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时期
温度骤变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突然收缩
血压控制不好
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如造成脑血管循环障碍而诱发中风、心脏血管收缩致使心脏供血不足,心肌耗氧指数上升,心脏超负荷运转等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等,也使心衰等原有心脏病加重。尤其是老年人,适应能力差,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病人,因为血管硬化更为严重,难以适应环境温度变化,更容易引发脑溢血、心梗等并发症。
今天
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
来正确认识
心脑血管常见的症状有那些
以及
春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要点
一、
心脑血管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1、心血管疾病常见症状:1、经常性心慌,气短,胸闷,偶有刺痛感,一般1-2秒后即消失;2、激动时心跳加快,胸部有明显不适感,一会儿消失;3、干重活时心前区疼痛或左部放射性发木发痛;干轻活时感觉很累,且胸闷气喘;4、饭后胸骨憋胀得厉害,有时冒冷汗;睡觉时经常胸闷难受,不能平躺;走路时间稍长或速度略快时便胸闷气喘,心跳加快。
2、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1、经常性头痛,头晕,耳鸣;思维缓慢,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2、睡眠质量差,多梦,醒来后感到很累;3、手指尖或手指发麻或发抖发颤;偶尔感到腿发麻,需要反复按压或拍打才见好转;4、舌头发麻发僵,说话不利索;嘴角常感到湿润,或控制不住流口水。
二、
春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要点有哪些?
注意保暖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季心脑血管也是高发期,有好多的老年人都在这个季节犯心脑血管病,因为春天气候变化失常,忽冷忽热的。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服,注意保暖。特别是在风天、雨天和沙尘来更要注意,遇到不好的天气时,尽量少出门。防止感冒,因为感冒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病的最大元凶。
合理膳食
饮食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糖、低盐、适量蛋白质为宜。要注意搭配合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多吃鱼类、瘦肉、蛋类、豆类等。食用的主食最好以粗纤维含量高的食物为主,比如玉米、红薯、燕麦等,要预防便秘对心脏带来的负面影响。多食用一些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高的食物,比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适当喝绿茶。还要少食用酱菜、咸菜、腌肉等。不要暴饮暴食。尽量避免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如果饮食不当就会加重心脏负担,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也可有效提高耐寒能力,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但老年人春季晨炼不宜太早,因为早上气温过低,易使血管收缩过度,导致血压升高。所以运动要注意恰当、适度,锻炼的时间最好是早上九点钟或下午四点钟左右。要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工作,运动的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稍微出汗就可以了。锻炼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循序渐进,不要强求,以不感到疲劳为度,最好心率不超过每分钟-次为宜。
推荐锻炼项目为快走、太极拳、游泳。快走简便易行,不受场地限制;太极拳被称为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是最具中国特色的锻炼项目;游泳适宜于膝关节有病的人群。不要过度疲劳和熬夜,尽量做到劳逸结合。
戒烟限酒
长期吸烟酗酒可干扰血脂代谢,使血脂升高。必须戒烟限酒。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吸烟会引致多种脑部疾病,会减低循环脑部之氧气及血液,引致脑部血管出血及闭塞,而导致麻痹、智力衰退及中风。
心理平衡
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愉快的心情,可以让身体的免疫机能处在最佳状态。尽量避免大笑、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保持心平气和,尽量避免生气。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生活无规律、焦虑、抑郁。还应注意劳逸结合,作息时间要有规律。中老年人不要长期打麻将、下棋。忧郁、焦虑、悲观的情绪也会影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身体健康。
定期检查
定期做身体检查是预防心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关键,健康人应至少每年做体检一次,并要对血压、血脂、血糖进行监测。已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病人应每月至少一次去专科医生那里就诊,以检查病情变化情况,调整用药,坚持规范长期用药。每年至少一次针对心脑肾的全面检查。时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zl/21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