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
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畸形常见的为脑动静脉畸形(AVM)和脑动静脉瘘(AVF),易于引起脑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组织的正常血液循环的结构是:供养动脉—毛细血管团—引流静脉。AVM的病理学特征是,正常毛细血管团消失,代之以增粗扩张的畸形血管团,引发大量动脉血流经畸形血管团至引流静脉,局部循环血流量异常增多。异常增多的血流量和高压血流,可以引起供养动脉异常扩张形成动脉瘤,可以引起畸形血管团异常扩张形成动脉瘤,也可以引起回流静脉异常扩张形成动脉瘤,动脉瘤时刻有破裂大出血危险。AVF的病理学特征是,正常毛细血管团消失,代之以供养动脉和引流静脉直接沟通,形成更大量的异常血液分流。畸形连接点和引流静脉也可形成异常扩张的动脉瘤。
超选择性脑血管畸形栓塞治疗的目的:①经过血管内栓塞完成消除病灶,恢复脑组织的正常血液供应;②对大型脑血管畸形,栓塞使其体积缩小,从而减少脑出血和癫痫发作的机会,有助于控制临床病情;③栓塞可作为外科手术的辅助手段,也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创造条件。
适应症
⑴脑动静脉畸形或动静脉瘘发生脑出血
⑵脑动静脉畸形或动静脉瘘盗血引起严重头痛、头晕。
⑶脑动静脉畸形或动静脉瘘发生顽固性癫痫。
介入治疗
⑴术前常规准备传染病四项、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血糖、电解质、正位胸片、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全套和心电图。
⑵术前特殊准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脑血管MRA或CTA,详细了解畸形血管的位置、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
⑶介入操作程序经皮经股动脉穿刺引入6F血管鞘,经鞘管引入5F猎人头导管完成全脑颅内外血管造影最好为3D造影。向病变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引入交换导丝,沿导丝送入6F导引导管至颅底水平。沿导引导管送入2.5~3.0F的微导管,微导管与微导丝配合下送至畸形血管团,或畸形血管团的供养动脉,高压注射对比剂造影证实畸形血管团或畸形血管团的独有供养动脉,最好运用DSA的平板CT功能,造影和CT结合证实此靶血管区域没有正常脑组织存在。密切透视或专有的路径图检测下缓慢注入液体栓塞剂,根据瘘口大小和血流速度,选用蓝色组织胶或Onys胶,必要时使用可解脱钢圈等。
栓塞全过程在全麻或神经镇静状态下进行,巨大AVM要分次栓塞,以避免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发生。
术后处理观察
⑴患者有无肢体活动障碍,及时采取动脉溶栓等对症处理;1周、1个月后进行脑血管MRA检查,了解治疗效果。不少畸形血管一次难以完成栓塞,须分次栓塞或栓塞后进行放疗等综合治疗,才能获得好的治疗效果。
⑵栓塞后控制血压与正常血压以下20%水平3d左右,防止畸形血管异常血流消失,区域正常脑组织血液供应增多,导致过度灌注综合征。
《介入治疗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第5版
第6章常见疾病的介入放射学治疗常规
第1节神经系统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zl/21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