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每年约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即每天人,每小时人,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危害大!下面我们来科普一下心脑血管疾病是如何来的,会对我们身体造成什么危害,以及如何有效预防。

一、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现状

据统计,我国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现患人数约2.9亿,其中脑卒中万,冠心病万,肺心病万,心衰万,高血压达到2.7亿。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近30年来我国人群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冠心病、卒中和周围血管病)死亡率、发病率和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提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大约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二、心血管健康的关键进程

近日,《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发表一篇综述,梳理了中青年人冠状动脉危险因素研究(CRADIA)迄今为止的重要发现。文章还指出,从健康青年期到中年时期,心血管会跨越不同的健康状态,主要分3个年龄阶段。自成年后,心血管健康状况就在走下坡路。

该研究于年~年期间,共招募来自美国4个社区的名18~30岁的观察者个体,并在第2、5、7、10、15、20、25、30年时对他们进行随访检查,同时收集他们的身体指标、生活方式、行为和心理变化量、医疗和家族史等信息。

一生中,心血管健康的关键进程分为以下阶段:

第1阶段:25岁~45岁,低风险

此时大多数人处于低风险,只有少数人具有极端风险或遗传风险。大约5%~15%的人出现了早期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亚临床心脑血管疾病和肺功能丧失、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这个时期的生活方式会决定心血管未来的风险、生活质量和医疗需求。

第2阶段:45岁~65岁,出现亚临床疾病

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总体面临着中等风险。20%~40%的人患有亚临床疾病,3%的人发生临床事件,认知功能开始普遍下降。早期生活方式的影响,开始逐渐体现在当前阶段心血管健康的风险因素上。

第3阶段:65岁后,心血管事件开始出现

此时人们已经普遍面临心血管风险,医疗需求增加。60%~80%的人有亚临床心脑血管疾病,15%发生临床事件,认知功能下降已明显能测量到。该阶段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概率,主要受到成年期生活影响。

三、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坏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非一朝一夕的事。它的发生是在脉管老化、脉管瘀堵和脉管损伤的基础上,进而无法给予心脏充足的能量,最终导致心肌细胞缺血少氧而受损、坏死。首先我们要明白,血管老化是一种自然衰老的正常现象,这是不可逆的。而脉管的瘀堵和损伤常常会加速血管的老化。简单的来说就是你的血管年龄和你的真实年龄不匹配。瘀堵和损伤的病因主要来自于日常生活中我们熟视无睹的不良习惯。

1、摄入过多营养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改善,过度营养导致高胆固醇血症、过度肥胖、糖尿病等问题。人体摄入过多营养,多余的脂质和养分等难以排出体外,聚集在血管里。容易造成血管堵塞和引发血栓。

2、生活压力大,带来血压方面问题

生活节奏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往往会集中到一起。人在紧张时,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导致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交感神经兴奋,这很容易引起心肌梗塞发作。

3、没节制地吸烟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致命因素。年,原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指出:“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导致冠心病”。香烟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烟雾中的一氧化碳进入血液,使血液携带氧的能力下降,加重心肌缺血,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均可引起冠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四、如何从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绝大多数是可预防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够预防或推迟心血管病的发生(一级预防),而且能够和药物治疗协同作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复发(二级预防)。

1、低脂、低糖、低盐饮食

2、控制体重

3、每周4~7天,每天累计30-60min中等量强度运动

4、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如果您也有心脑血管方面的困扰,

一定要来参加今晚的公益讲座

《通过舌诊判断心脑血管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zl/253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