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芽的维生素C含量的确比花生高,但和绿豆芽的维生素C含量差不多,而且膳食中的维生素C能不能发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指望吃维生素C含量普通的花生芽也不靠谱。

花生芽的白藜芦醇含量的确很高,白藜芦醇的抗肿瘤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也得到一些动物实验和体外研究的支持,但仍缺少大量的人群临床研究,安全性和有效性都需要得到进一步验证。所以,提纯的白藜芦醇的功效都不靠谱,就更别指望吃花生芽能治病了,该吃药还得吃。

总之,花生芽是一种不错的食物,血脂异常、减肥和胃肠道功能较弱的人群都可以吃,对于健康人群无禁忌,但千万要注意发霉的不能吃。

毕研霞

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研究生

继花生被捧上了“超级食物”的宝座之后,现在又有自媒体把花生芽推了上去。网帖声称,花生发芽之后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多酚类物质,不仅能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甚至还有助于抗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那么花生芽到底有什么营养价值及功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

一、花生芽的确含有维生素C,但不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网帖截图)

花生本身不含有维生素C,但是花生发芽后的维生素C含量会明显增加。而红花生芽和黑花生芽维生素C的含量分别为6.64±0.31mg/g和4.49±0.31mg/g。平时我们经常吃的绿豆芽的维生素C含量大概是6mg/g,所以花生芽和绿豆芽的维生素含量基本等同。

这两个芽菜比起它们未发芽的时候,维生素C的含量表现突出,但在整个果蔬界,人们常见的白菜、卷心菜、菜花、猕猴桃等,每克上述食材中维生素C的含量分别为47、40、61、毫克,都是这两个芽菜几十倍的量级。可见,花生芽的维生素C含量在果蔬界中根本不算优秀。

虽然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在坊间闻名,但有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C到底发挥的是抗氧化作用,还是促氧化作用,是受其化学稳定性和生物浓度等决定的:维生素C在微摩尔浓度下,能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但在毫摩尔浓度下,它会通过产生氧化应激诱导细胞死亡;特别是高剂量维生素C还会产生H2O2,破坏细胞氧化还原平衡,并诱导细胞死亡;维生素C的较差的化学稳定性,还会进一步限制它在生物浓度较低(微摩尔)时,所发挥的抗氧化作用[1]。

当然了,这还是细胞实验的结果,不能直接套用在人类身上,但至少能说明,摄入维生素C,无论是膳食中的还是保健品中的,说它一定能发挥抗氧化作用从而有益于人体健康,还为时尚早。

至于饮食中的维生素C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在日本的研究中,低维生素C的饮食与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而在男性中没有这种相关性[2];饮食中维生素C的摄入量与非吸烟者中总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呈负相关,但在吸烟者中没有得出相同的结论;在考虑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及生活方式变量的情况下,膳食中维生素C的摄入量与总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间并无负相关的关系[3]。

芬兰的队列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C、维生素E的摄入量与冠心病死亡率呈负相关,但不能排除年龄、吸烟、血清胆固醇、高血压或相对体重等这些冠心病的非饮食危险因素的影响,也不能排除食物中富含的微量营养素的保护作用等;而在美国和荷兰的研究中则发现他们之间都没有明确的关联[4]。

也就是说,指望维生素C含量不高的花生芽,发挥着根本不能确定的抗氧化作用,从而假设其具有未被证实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效果,根本不靠谱。

二、花生芽即便富含白藜芦醇,也不是“抗癌神物”

(网帖截图)

白藜芦醇是多酚类化合物中的一种,主要存在于葡萄和红酒中,也存在于一些植物和水果中。研究发现,花生芽的白藜芦醇的含量为28.65~30.18mg/g,而且花生芽的不同部位的白藜芦醇含量有显著不同,以花生芽茎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最高[5]。

的确有一些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在使用白藜芦醇治疗后,乳腺肿瘤形成的发生率降低,肿瘤发病延迟[6~8]。另外,乳腺癌和异种移植小鼠和大鼠模型表明,白藜芦醇可以显著降低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并增加肿瘤细胞凋亡[9,10]。

还有体外实验显示,白藜芦醇对多种人类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包括骨髓和淋巴细胞,它能影响癌症的各个阶段[11~13]。

甚至白藜芦醇的药代动力学、代谢和毒性还已经在健康志愿者和癌症患者中进行了评估[14~16]。但该研究结果显示,白藜芦醇的生物利用度较差,不得不使用了大剂量的白藜芦醇(最高可达5克/天)来进行实验,并且在每天服用超过1克白藜芦醇的受试者中观察到包括腹泻、恶心和腹痛在内的副作用[14]。

别看白藜芦醇有以上这么多研究了,但最关键的白藜芦醇的抗癌有效性研究还停留在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层面,由于基因和代谢的差异,不能假定动物模型的实验结果对人类也适用,能否推广到人群研究以及在人群研究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说白了,提纯的白藜芦醇现在连潜力抗癌药物的资格都谈不上,就更别说单纯靠吃花生芽抗癌了,而且世界上也根本没有什么抗癌食物。

三、花生芽不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网帖截图)

有体外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可以抑制蛋白质/激素的相互作用,从而降低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程度,并且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增加,血小板粘附程度降低[17]。白藜芦醇抑制血小板的生物活性,引起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减少,降低血小板对I型胶原和纤维蛋白原的粘附,抑制ADP、胶原、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18]。

看看,又是只有体外研究的结果,都没有在人体试验中得到证实。因此,从白藜芦醇降低血小板聚集这个角度去解释花生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根本不靠谱。

如果医生确定你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需要用药物进行预防,那么该吃的药还是必须要吃的,不要想着靠吃什么保健品或者食物去治病,以免贻误病情。

四、花生芽适合什么人吃,注意事项有哪些

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发芽的花生是不能吃的。因为花生发芽和发霉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一样的,都是在花生含水量较高的条件下产生的,虽然没有互为因果的关系,但发芽花生感染黄曲霉素的机会还是有的。由于黄曲霉毒素是一类致癌物,所以一旦发霉,无论是花生还是花生芽都是不能吃的。

新鲜安全的花生芽是一种不错的食物。花生芽中的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未发芽花生的含量;花生芽中油酸和亚油酸占总脂肪酸的76%左右,虽然不能提供优质的植物蛋白,但在补充不饱和脂肪酸方面还是不错的;此外,花生芽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开始上升[19]。所以,血脂异常和减肥的人群可以放心地把花生芽加入自己的食谱之中。

平时我们常见的豆类中膳食纤维含量较高,每克黄豆、绿豆、黑豆、花生中膳食纤维含量为15.5克、6.4克、10.2克、7.7克,发芽后每克发芽食材中膳食纤维含量分别为黄豆芽1.5克、绿豆芽1.2克、黑豆苗1.6克、花生芽1.3克,可见发芽后膳食纤维的含量都有所降低,即便是胃肠道功能较弱的人也可以食用。

对于其他健康人群,花生芽没有什么禁忌。

总之,这世上没有什么“超级食物”,均衡的膳食才是健康的保证。大家在看网帖的时候,也不要一看到研究结果,就“不明觉厉”了,一定要搞清楚是否通过了人体临床试验,是否进行了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千万不要被忽悠了。

参考文献:

[1]ChakrabortyA,JanaNR.VitaminC-ConjugatedNanoparticleProtectsCellsfromOxidativeStressatLowDosesbutInducesOxidativeStressandCellDeathatHighDoses.ACSApplMaterInterfaces.,9(48):-.

[2]KubotaY.,IsoH.,DateC.,KikuchiS.,WatanabeY.,WadaY.,InabaY.,TamakoshiA.,GroupJ.S.Dietaryintakesofantioxidantvitaminsandmortalityfromcardiovasculardisease:TheJapanCollaborativeCohortStudy(JACC)study.Stroke.;42:–.

[3]UesugiS,IshiharaJ,IsoH,etal.Dietaryintakeofantioxidantvitaminsandriskofstroke:theJapanPublicHealthCenter-basedProspectiveStudy.EurJClinNutr.Oct;71(10):-.

[4]Chi-HoLee,RuthS.M.Chan,HelenY.L.Wan,etal.DietaryIntakeofAnti-OxidantVitaminsA,C,andEIsInverselyAssociatedwithAdverseCardiovascularOut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zz/21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