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北京市体检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联合举办的“北京城市老年体检人群体质健康质量指数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北京城市(老年)体检人群体质健康质量指数报告》。“此次报告基于北京市老年人体检数据,通过统计学模型构建出了客观反映老年人体质健康的体质健康质量指数,可以为老年人个体、单位及社会三个层面评价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发布会现场,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王小娥说。老年人日常活动适应能力提升患慢性病比例增大《北京城市(老年)体检人群体质健康质量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与北京市体检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联合发布。经过多轮医学和统计学专家的论证,报告确定了体检人群体质健康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北京城市(老年)体检人群体质健康质量指数。指数采用百分制的形式,从身体形态与基本功能、日常活动适应能力、心脑血管及内分泌功能、肝肾功能、免疫状态五个维度进行测量。报告显示,年至年,北京城市老年体检人群体质健康质量指数相对稳定,其中生活适应能力普遍偏低,但有上升趋势。“这表明,北京市老年人体质健康状况稳定,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日常活动适应能力不断提升。”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副教授王瑜解释道。报告显示,北京老年体检人群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指标虽然早期有所升高,但后期呈下降趋势。表明老年人群中患慢性病比例提升,防控的压力有所增大。分性别来看,各年份男性老年人体质健康质量指数得分高于女性老年人,但其得分差距自年起逐渐缩小,且在BMI、血压、空腹血糖、血尿酸这四个指标上,女性老年人的得分高于男性。“这提示我们,男女性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存在不同,我们在制定干预政策时,应该更加有针对性。”王瑜说。据介绍,该报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zz/26982.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zz/26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