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有脑血管病史或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日常生活中也许出现这些问题:
未常规监测血压、血糖、血脂;饮食、睡眠不规律;药物未规律服用;仍吸烟、饮酒,
而未考虑这些导致的脑血管病的风险......
脑血管病预防建议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干预血管阻塞两方面,
下面根据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
乐医生带大家进一步了解脑血管病如何预防。
高血压
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用药须听从专科医生的指导,切勿私自调整用药。
使用降压药物后血压降到多少算达标呢?
正常血压指标:收缩压<mmHg和舒张压<90mmHg。
降压治疗适用于先前未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在脑血管病发病数日后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90mmHg
目标血压值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但应使收缩压<mmHg和舒张压<90mmHg;对于近期有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收缩压<mmHg可能比较合理。
生活方式的改变与血压降低有关,要求严格限制盐的摄入、减肥、多食用水果、蔬菜及低脂奶制品、规律的有氧运动、少喝酒。
d.药物的选择和治疗目标应该个体化。
血脂管理
正常血脂指标
总胆固醇(TC):合适水平5.2mmol/L
血清三酰甘油(TG):合适水平1.7mmol/L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mmol/L,女性1.16mmol/L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理想水平<2.6mmol/L;合适水平3.4mmol/L。
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因、LDL-C≥2.6mmol/L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推荐强化他汀治疗以降低脑血管事件风险。
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其他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还应改变生活方式、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的建议。
血糖管理
正常血糖指标
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mmol/L;
餐后1小时:血糖6.7-9.4mmol/L,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
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
正常人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近2-3个月的血糖水平)测定的参考值是:4%-6%
所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应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糖尿病。
对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伴脑梗死患者需进行血糖控制。
超重和肥胖
当体重指数(BMI)≥30kg/m2(体重/身高2)时,我们称之为肥胖,其危害主要是通过血脂异常、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等介导的。所有的患者均应使用BMI筛查肥胖,远离肥胖。
缺乏运动
对于能够参加体力活动的脑血管病患者,每周至少3~4次中等到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有益于降低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每次运动平均时间为40min。中等强度的运动是指能够出汗或明显提高心率的运动(如快走、使用健身车)。高强度运动包括慢跑等运动方式。
营养
多个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对理想饮食与脑血管病预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与低脂饮食相比,地中海饮食(即:注重蔬菜、水果、全谷物,包含低脂乳制品、家禽、鱼类、豆类、橄榄油和坚果,并限制甜食和红肉摄入)对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有正性作用。建议减少钠盐摄入(<2.4g/d),也可考虑减至1.5g/d,后者可产生更明显的降压效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脑血管病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的高发病率,且对普通人群进行睡眠呼吸暂停进行治疗后可显著改善预后,因此应对该人群进行睡眠检测。
对于伴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可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其可改善临床预后。
吸烟
建议脑血管病患者戒烟、避免接触烟雾环境(被动吸烟)。
饮酒
大量饮酒者应该戒酒或减少酒精的摄取量。
尽管不应鼓励不饮酒者开始饮酒,但轻度或中度饮酒(男性:最多2次/天;非妊娠女性:最多2次/天)可能是合理的。
未完待续
今天乐医生带大家了解了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方法,
明天乐医生将带大家继续了解
“脑梗死”与“脑出血”的区别,
我们明天见~
如果有什么问题,
请及时与乐医生联系,
欢迎在文章下留言。
⊙责任编辑:晓龙()。
⊙版权申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信箱:duanjinlong
weiyilewen.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jc/21626.html